清代荆州府市镇的兴起——水陆交通便利,商品流通畅达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自古以来水陆交通皆便,商旅往来不绝,自汉朝起即为全国重要的商业都会之一 。
明清时期,江汉平原得到深度开发,境内农业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本地货产自给之余尚能外销邻省,因而农业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 。至清代,随着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荆州府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 。
【清代荆州府市镇的兴起——水陆交通便利,商品流通畅达】市镇发展的自然地理基础
荆州地区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中游上荆江河段左岸,处于江湖河网之中 。雨热同期,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区内湖泊棋布,水陆交通便利 。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为荆州市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一、区域地理条件
荆州府位处江汉平原腹地,境内以平原湖区为主,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余下五分之一为岗地和低山丘陵 。相对单一的地形地势,决定了荆州府境内聚落形态及分布特征 。人类聚落之发展与区域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聚落形态又因地形的多样而呈现出不同的聚落景观 。
从聚落形态和规模来看,荆州府的聚落大致可分为乡村、市镇、都市聚落三类 。除上述三种聚落形态外,另有以经济行为为纽带的渔捞业聚落,木船即其居所 。此类聚落多分布于川泽水乡,在明清方志文献中常有记载 。明清时期荆州地区有大量专门从事渔业的渔户,傍水而居的居民对鱼的生长环境及捕捞技巧甚为熟识 。
荆州府地处中纬度平原,在气候类型上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无霜期长 。四季分明,具有春暖,多风;夏热,多雨;秋凉,晴朗;冬寒,有雪的气候特点 。这种水热同期的气候特点,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但是,荆州境内年降雨量分布不均,且年际间变幅较大,极易造成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也存在较大的危害 。
荆州府境内水网密布,河渠纵横,湖泊呈点状蔓延,河流以长江为骨干,支流自边缘向长江汇流 。如此水乡泽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鱼粮高产的佳绩,同时也促进了沿岸水运交通网络的形成,为市镇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基础 。
二、市镇的交通地理状况
地形地势的分布制约着交通要道的走向和沿途驿站的选择,而交通条件又对市镇的兴起与商品流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荆州府地势平坦开阔,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是长江中游航运线上的枢纽 。
明清时期,伴随着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水陆交通便利的优势在荆州地区更加凸显,无论是本区域内的商品集散,还是过境贸易的商品流通皆日渐频繁,地处水陆交通节点上的诸多市镇也发展较快 。
清代是中国古代内陆交通发展的完善时期 。这一时期的交通通道已形成完整的体系,不仅有由北京通往各省的官马大路,而且也有省城通往所属各府的大路,甚至包括各府县通往城镇的支线 。
荆州府各县间的交通路线也得到较大开发,府城与县城间都开辟有相互联络的驿路,并在沿途设有驿站或铺递,有些市镇插置其间,使得整个荆州地区构成一张层次分明而又紧密相连的交通网络 。
市镇发展的历史人文环境
一、政区沿革
荆州历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人类就在此地创造了大溪文化等原始文化 。“荆”是古代楚国的别称,系楚文化的发祥地,因楚曾建国于荆山,故古时荆、楚通用 。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其境内经济体数量的多寡有关,作为行政区划的县级单位越多所涵纳的城镇数目也就越多,发挥的经济功能也就越大 。荆州府辖各县建置历史悠久,可追溯至秦废封建为郡县,除宜都县外,其余六县几乎同时属过南郡统辖,此后又属过江陵总管府或荆州总管府,说明历史时期荆州地区的县级行政区划建制较为稳定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