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在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 , 像信口雌黄、饮鸩止渴、水滴石穿、沙里淘金、炉火纯青……我们都在日常交流与写作中信手拈来 , 但是这些成语本身却难以掩盖深深的“理工科”气息 , 里面更包涵了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化学现象 。你都知道吗?
信口雌黄
雌黄 , 即三硫化二砷 , 颜色金黄鲜艳 , 是一种很早就被发现的重要的含砷化合物 。
古代曾用雌黄作黄色颜料来进行绘画和书写等 。古代的纸张大多是黄色的 , 人们在修改文字的时候 , 就用雌黄加水混合后 , 涂在上面 , 利用了雌黄呈现黄色的特性 , 这相当于今天的涂改液 , 只不过现在的纸张都是白色的 , 因此用钛白这种白色颜料代替雌黄而已 。
饮鸩止渴
传说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 , 比鹰大 , 鸣声大而凄厉 。其羽毛有剧毒 , 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 , 酒就成了鸩酒 , 毒性很大 , 几乎不可解救 。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 。放了砒霜的毒酒----鸩酒 , 砒霜就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 , 是一种剧烈的毒药 , 在古代文人笔下扮演着杀手的角色 , 《水浒传》中的武大郎就是被潘金莲用砒霜毒死的 。
“饮鸩止渴”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砒霜是古代炼丹术的杰作 。古人用雄黄、不纯的氧化砷、硫砷铁矿加热 , 便可得到“其色飘飘 , 或如霜雪 , 白色钟乳相连”的砒霜 , 砒霜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砒霜虽毒 , 但少量服用 , 可以医治关节严、梅毒、牙疼等病症 。
另外 , 砒霜在古代还是一种有效的农药 , 在农业生产中灭绝鼠害中起过重要作用 , 砒霜还可防蛀、防腐 。由于砒霜的作用 , 明清以来 , 大量生产 , 一些为富不仁的奸商曾“往人以砒霜瓶 , 使酒不坏” 。
这个成语的原意是:喝毒酒解渴 。现意:比喻采取及其有害的方法解决眼前的困难 , 不顾严重后果 。
沙里淘金
金是一种稀有金属元素 , 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5%左右 , 分布稀落 , 主要来源为山金及沙金 。山金夹在岩石和矿石中 , 含量极少 , 提取极为困难;沙金本也是山金 , 历经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打 , 被冲入江河 , 与沙一起沉积成矿床 , 通常每吨沙中约含金3-10克 。
从古到今 , 人类都是采用“沙里淘金”的方法开采黄金 , 即用重力选矿法 , 利用黄金与沙子的比重差异 , 用水反复淘洗得到 , 过程异常艰苦 , 收获甚微 。
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诗 , 生动的描绘了“沙里淘金”的艰辛:日照澄洲江雾开 ,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王侯印 , 尽是沙中浪底来 。莫道谗言如浪深 ,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 吹尽黄沙始到金 。
这个成语的原意是:从沙里淘出黄金 。现意:比喻从大量的材料里剔出糟粕 , 选择精华 , 有时也用来形容做一件事情十分困难 , 用力很大而收效甚微 。
炉火纯青
人们很早就知道从燃烧火焰的颜色变化来观察温度的变化 , 炉火温度在500°C以下呈暗黑色 , 升至700°C时 , 火焰变为紫红色 , 也就是俗称的“炉火通红” , 再上升到800-900°C后 , 火焰由红变黄 , 1200°C时 , 火焰发亮 , 逐渐变白 , 继续升到接近3000°C后 , 呈白热化 , 相当于灯泡钨丝发亮的温度 , 如果超过3000°C , 火焰由白转蓝 , 这就是“炉火纯青”了 , 是燃烧温度的最高阶段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