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许宏:“两栖考古人”的情怀与浪漫( 三 )


刚刚走马上任的许宏,心里是忐忑不安的,因为前辈工作这么出色,还有什么是留给他做的呢?加之从没有参加过关于夏商和二里头文化问题的讨论,以一张白纸的姿态走马上任,又如何让其他对此有深厚研究的学者们信服?他如同被放在聚光灯底下,有一种被烤着的感觉 。
但许宏感受更多的是幸运,是那种沉甸甸的使命感,自信自己这张白纸一定能够画出最美的图画 。一次河南当地的偃师高中邀请他来作讲座,讲台下黑压压一千多名学生,有学生递纸条问他,这么大的博士居然来这小地方,不觉得屈才吗?许宏当场纠正:“在中国成百上千的考古领队中,能有机会来二里头遗址,能在中国文明史册上留有名字的圣地工作,何其有幸?”
二里头夏都遗址
二里头的野外发掘分为春秋两季,春季是从3月份开始,到6月底转入高温后转入室内整理、修复阶段,秋季从9月份开始,到11月结束 。许宏就像是一只候鸟,到了季节就从北京飞往河南,导致女儿埋怨他说,“秋天是北京最好的季节,爸爸都不陪我玩儿 。”从北京出发到偃师,许宏最喜欢、也坐得最多的是K字打头的过夜车,在车上睡一觉就到了,不耽误事 。
正是这种独特的作业时间,让许宏抓住“捡漏”机会,有了一项重大的发现 。一次他翻阅档案发现,1976年秋季考古队在钻探发现2号宫殿基址的同时,在其东侧钻探出一条大道,南北向,已追探出200余米,后因冬季麦田浇水而中止 。不知何故,在此之后再也没有跟进发掘 。长期研究城市考古的他产生一个灵感,顺着这个线索挖掘下去,或许能够搞清楚当时的城市布局 。
2001年秋,许宏拿起这条中断25年的线索,找到了由南至北纵贯遗址中心区的一条千米长的大道 。在钻探过程中,有村民说自家地里的小麦长得不好 。许宏考虑到可能小麦地下有夯土建筑基址或城墙,导致土壤异常,于是派人去钻探 。他们顺藤摸瓜,最终勘探出了一条东西向大道 。这条大道向东延伸,正好与之前的南北向大道垂直交叉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十字路口”浮出水面 。
随着钻探的深入,考古队一共找到4条大道,它们构成工整的井字形结构,把宫殿建筑群、作坊、祭祀区等已发现的遗迹划分在不同区域内 。紧接着,许宏和队友们继续勘探、发掘,在2003年发现了完整的宫城城墙 。就这样,一座雄伟壮阔的宫城就“呈现”在人们面前 。许宏自豪地将之称为“中国最早的紫禁城”,虽然它的面积仅有紫禁城的七分之一,但却开启了一场质变 。在二里头之前,宫城都是因地制宜、形状不规整的,二里头却引领了宫城规整建造的潮流 。这一重要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
许宏说,能够把掌握的有限线索、支离破碎的东西串联成证据链,像拼图一样拼出场景来,离不开推理和想象,关键是要做到大胆想象、小心求证 。正是靠着多年的学术积淀和田野考古经验,他“想”出了一座宫城——这缘于他坚信作为统治中枢、王室禁地的宫殿区应该有圈围设施存在 。
当时的中国考古界,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从注重于关注发掘“物”,寻找文物、房产、建筑、聚落等“不动产”,转而关注“物”背后的关联、背景和意蕴,努力去还原生活在里面人的社会活动 。许宏称之为“全方位的社会考古”,并将之付诸于二里头的考古实践之中 。
二里头出土的大型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4月中旬,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一名队员跑了过来,压低声音向许宏报告:“许老师,出铜器了!”他赶忙跑到那处探方,沿着铜器和人骨小心清理,认定这里是一处重要的遗迹 。白天他们抓紧发掘,晚上安排男青年轮班看守,还从村民那里借来了大狼狗,确保遗迹安全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