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 运动鞋占鞋服市场58%,为什么中国人对鞋子容易上头?

之于运动产品这个市场,运动鞋就像是皇冠上的明珠,其潮流地位越来越突出,“炒鞋”成了赚钱的生意。
文 / 巴九灵
如果说到少年时代,你会想起什么呢?
今天想讲的故事,发生在你、我,我们每个人的少年时代。
记得是初中某个周末的下午,我穿着一双贵人鸟的运动鞋站在一个农村小伙伴的家门口,周围有不少人投来了新奇的眼光。
即便在当时,贵人鸟并不算是什么大品牌,但在不富裕的农村里却很扎眼。因为那时候大家穿的都是“三无品牌”的鞋,偶尔看到一个登上过电视广告的品牌,便平添半晌的谈资。
距离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多年时间,我却清晰地记得那个下午,光芒熠熠,是一双运动鞋照亮了我少年时代的那一刻,也照亮了一颗少年的“虚荣心”。
而与记忆相映成趣的,是现实。之于运动产品这个市场,运动鞋就像是皇冠上的明珠,其潮流地位越来越突出,“炒鞋”成了赚钱的生意。据Euromonitor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运动鞋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830亿元,接近整个运动鞋服市场的58%。
少年时代 运动鞋占鞋服市场58%,为什么中国人对鞋子容易上头?
文章插图
01.运动鞋,许多人心底的一抹亮色回过头来看,中国运动鞋、运动品牌的高光,和80、90后一代的成长背景有关。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家家户户的经济能力都有提升,丰富多彩的产品涌入生活,但是这种改变还不够彻底。
例如:“那时候我们穿的都是差不多的衣服,校服又丑,球鞋是唯一能体现个性的东西。”这是小巴听到的关于“你为什么喜欢运动鞋”最常见的答案。
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从学生时代就成为运动鞋的“铁粉”。一位曾在广州读高中的服鞋设计师告诉小巴,他整个高中只穿一种鞋,就是白色的air force 1(空军一号),穿烂一双再换一双,一直穿到了大一,足足穿了四年。
不少篮球爱好者喜欢常年备两双球鞋,轮换着用。“一般会把鞋子刷得很干净,等到比赛夺冠的时候,让我的队友在上面签字,然后就再也没有穿过。每次看到它的时候,就会想起那段打球的经历。”一位篮球爱好者孙明旭说起高中时的故事,眼睛里都是光。
少年时代 运动鞋占鞋服市场58%,为什么中国人对鞋子容易上头?
文章插图
在90年代,不少学生穿的是国产的金杯、回力、三球,橡胶底的钉子鞋十块钱一双,在好动的青少年的脚底,这些鞋子往往撑不住三个月,就遭遇钉子断了、鞋底磨穿的命运。因此,一双名牌的运动鞋,已经开始成为家长送给孩子贵重礼物的选项之一。
天津人孙彧的第一双运动鞋的品牌是Converse(匡威)。那是1995年,他的妈妈因为在汕头支教所以极少有时间陪伴他,于是回家想给儿子带点礼物作为补偿,就买了一双匡威运动鞋,495元,纯黑鞋。“那双鞋子现在找不着了,这是最大的遗憾。”如今被誉为“球鞋文化中国推广第一人”的他说起这件事,有些感伤。
不过,当时他们班上已经有人穿Nike千元级的纯白款air force 1。“我印象很深刻,可嘚瑟了。”这是他和同学们的一致看法。
在另一位80后深圳人胡云深看来,运动鞋实际上形成了一次对中国人审美的解构:“鲜艳的配色、出色的弹力、设计感、科技感”——这些元素都是以往国产鞋不曾有的。
总的来说,90年代,“运动鞋”在中国人印象里,是一种舶来品的“嘚瑟”姿态。
当时在国内,运动鞋产业主要有两股势力。福建晋江、莆田地区的代工厂,这两个地区毗邻台湾,而台湾当时被誉为“制鞋王国”,掌握世界80%以上品牌鞋的生产和贸易。福建晋江、莆田因此成为了台湾制鞋业产业转移的受益者,为Nike、Adidas等国外运动品牌代工。90年代末,晋江诞生安踏、鸿星尔克、360、特步、匹克等国产运动品牌,莆田则演变为“山寨鞋”的天堂。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