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结合专业史教学,适当增强大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一、大学课程设置与大学生知识结构
高校担负着为未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为使所培养的专门人才能很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必须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具有宽广、雄厚、扎实的基础知识 。
课程设置与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互为依据 。为此,我们必须依据未来所需要人才应形成的知识结构进行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 。
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不仅基础课程设置较少,而且在师生中重视的不够,这种状况对于大学生掌握宽广、雄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适应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
在进行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应由轻视基础课转变为重视和加强基础课,只有重视和加强基础课,才可为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奠定基础,才可使他们形成对各种专业工作的适应能力 。
发展市场经济和“外向型”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必须掌握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和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有自己的特色 。
高校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选修课供大学生选修 。近年来高校也设置了一些选修课,但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中仍然是少量的 。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设置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的选修课,对文科大学生来说,可设置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的选修课,这样有利于实现课程的综合化和使大学生形成综合化的知识结构 。
我们在强调选修课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否定必修课的重要性 。必修课可保证使大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必要的基础知识,专业课可使大学生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掌握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本专业的特色 。所以,高校必须把这三类课程密切地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
目前高校课程设置中除了艺术、建筑之外,最令人担忧的是,传统文化在课程设置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少,主要表现是专业史老师严重缺乏,或教师改行,学生上专业史课的积极性不高,或选修率低下,或只是搞几个专业史的讲座 。如财政专业本科生不上财政史、统计专业本科生不上统计史的高校日益增多 。
笔者所在的高校是教育部所属院校,能坚持专业史教学尚且只有少数专业,其它高校可想而知 。笔者认为,系统地进行专业史的教学,比讲座更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反映了中国大学的特色,也是大学本科教学不同于专科教学之处 。
二、传统文化的弘扬与高等教育的发展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中,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 。
传统文化对现实的作用可分为正反两个方面,它既是人类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继续前进的基础,又是一个可以阻止人们前进的包袱 。
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就必须强调对一切传统文化进行鉴别和选择,采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弃其保守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糟粕,吸取其为时代需要的精华,并赋予其新的意义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一切国家在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时,都必须吸收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 。
因此,中国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时,同样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西方的文化传统和世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 。西方发达国家不但有古代希腊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而且从文艺复兴以来,在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文化,这对培养新世纪人才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