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 二 )


古代的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不但在历史上是光辉的成就,就是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应当加以批判继承的 。总的来说,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必然有自己的传统,都应当受到尊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必然日趋频繁 。文化之间的冲突,也同样是避免不了的 。
应该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吸收中实现融合 。
大学作为高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地,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过程中,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起着极为重要而关键的作用 。现代化的高等教育实质上应该是促进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 。因此,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为重要推进力量,不断发展物质生产,提高精神生活品质,努力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共同追求的过程 。
这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培养人、塑造人 。只有这样,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推陈出新 。有学者指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相对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而言,是一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它不是由中国古代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逻辑渐进演化而来,而主要是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下,通过移植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思想和制度而逐渐形成的 。
这种“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面临着一个“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问题,即传统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的关系问题 。有的专家指出,中外大学教育的真正区别就在于中国绵延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越是世界的东西便越是民族的东西 。传统文化作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的历史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培育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粘合剂,具有整合社会价值的强大功能 。
因此,中国大学人应该充分地尊重和真心珍惜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过程中得到理性、科学的对待,创造一种有利于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与反思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条件,致力于将文化传统融于现代高等教育之中 。
三、增强大学教育中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建议
20世纪末期,中国高校掀起了“素质教育热浪”,从时任国家教育副部长周远清的讲话:“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品质”,到当时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的演讲:“传统文化、人文底蕴、大学教育”;从重点院校到一般院校,素质教育提到了教育改革的重心地位 。
一时间,各种艺术门类和人文社科的选修课闪亮登场 。在“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中,儒家文化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促使当代大学生去自觉地关注社会与人生,自觉地去思索中国的焦点和热点 。
当前,我国正在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离不开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传统 。
大学阶段是传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在大学教育中强化传统文化的元素,可以渗透到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这对于培养有中国特色的人才,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建议:
(一)相对固定各专业史的教学时间 。教育部在大学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到传统文化的功能,最有效的做法是强化每个专业的历史教育,如财政史、金融史、物价史、经济史、建筑史、物理史、化学史、数学史等,并作为专业必修课,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教学把某个方面的历史知识转化为大学生的知识体系,而且,可以强化专业史的研究力量 。
(二)教育部统一编写专业史教材 。有的专业史过去曾经是教育部统编教材,后来这个任务主要由各个部委承担,现在部委不办大学了,教育部统编教材的任务十分沉重 。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部委甚至学校自己编写教材,更有甚者是教师把自己的专著作为教材,水准参差不齐,大学生的起点就不一样,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很大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