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老师公开课之天理同人欲的斗争与妥协( 二 )


我讲这两则故事是什么意思?我想说,在中国,从古至今,有两种人最可恨:一种是政客,一种是文痞 。他们歪曲圣人的思想,对学者的理论断章取义,借以麻痹人民群众,以达到维护自身统治的目的 。你看刘向《列女传》写得好好的,到了唐代,官方在编《晋书》的时候,也写《烈女传》,但是这个烈就不是“罗列”的“列”了,改成了“贞烈”的“烈” 。据《新唐书?公主传》记载:唐代公主再嫁的有23人: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宗女二,睿宗女二,元宗女八,肃宗女一,三嫁者四人:高宗女一,中宗女一,元宗女一,肃宗女一 。但是他们皇族随便嫁的同时他们却用贞烈观念来束缚百姓,大家看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何其卑劣!
到了宋代好一些,宋朝对人欲压制得不像唐朝时那样,对女子再婚也宽泛一些 。可好景不长,宋朝出了三位思想家,二程一朱 。二程是程颢(1032年—1085)和程颐(1033年—1107) ,一朱是朱熹(1130-1200),他们创立了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的理论体系很复杂,我不想展开来讲,我只讲一句被后人攻击得最为集中的一个理论即“存天理,灭人欲” 。大致的意思就是说人活着就得吃饭,这是天理 。但你不能想吃得太好,你对吃要求得太高,这就是人欲,是不应该的,是要压制这种欲望的 。其实这种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他说的人欲是包括方方面面的,但是被统治者利用了,他们在强调妇女的操守和贞洁上作文章 。将程朱理学推得最高的是朱元璋,这个放牛娃深谙治国之道,他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颁下诏令,旌表节妇,规定了“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为嘉奖贞节的特别命令 。上有所命,下必趋焉 。有的百姓贪图物质利益,有的被当局的统治思想所麻痹,致使明代的烈女节妇达36000人 。这个数字是个什么概念呢?所谓的“烈女”、“节妇”唐代只有51人,宋代是267人,那么明代这个数字就是暴发式增长啦!
可大家要知道这句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统治者麻痹人民群众,可自有思想家要站起来替百姓呐喊 。到了嘉靖年间,在朱熹死后300年左右,站出两位:一位是王阳明(1472—1529),一位是李贽(1527~1602) 。他们不敢骂明朝当局,所以只好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二程和朱熹的理学,就这样宋朝的两位思想家成了“冤大头” 。王阳明和李贽承认个人私欲,对假道学痛斥批判,反对歧视妇女,当有人说:“妇女见短,不堪学道”的时候,李贽驳斥说,人们的见识是由人们所处的环境决定的,并不是先天带来的 。他指出:“夫妇人不出阃域[kǔn yù :内宅范围],而男子则桑弧蓬矢[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焚书?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他主张婚姻自由,热情歌颂卓文君和司马相如恋爱的故事 。那么有了王阳明和李贽这样的思想先驱,就必然诞生传播这种思想的文艺工作者,汤显祖就是其中的卓越代表 。
汤显祖,生于1550年,也就是明朝的嘉靖年间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便上了一份疏叫做《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今广东湛江]典史[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最后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家 。家居期间,他潜心于戏剧和诗词创作,并写出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戏剧《牡丹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