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盘|被热播剧带火的传统佩饰 沉淀了多少岁月静好的怡然安稳( 四 )


用香之风由来已久 。 相传轩辕黄帝曾燃用“沉榆之香” , 利用香药消毒 。 人们也常以艾作熏料 , “古以肃艾达神明” 。 各种香气浓郁的芳香植物不断加盟于日常生活 , 所谓“烧柏子香读周易 , 滴荷花露写唐诗” , 在一室之内亦可冥想绿野风烟、平林草木、东山歌酒的情致 。 唐代的香熏球也是香囊的一种 , 用于随身佩戴或室内熏蒸衣物被褥 , 还可以取暖 。 令人惊叹的是它体现了唐代的黑科技 , 无论球体如何滚动 , 在机环和香盂重力的双重作用下 , 囊中香料绝不会倾覆 , 因此可作被中香囊使用 。 而在欧美 , 发现这一陀螺仪原理 , 要远在一千多年之后 ,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领域 。 安史之乱后 , 唐玄宗从蜀地返回长安 , 十分思念杨玉环 , 密令高力士开墓改葬 。 据说贵妃“肌肤已坏 , 而香囊仍在” , 她身上佩戴的香囊 , 应该就类似于何家村窖藏出土的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 想当初红绡帐暖 , 绣被香浓 , 怎不让玄宗对之潸然 。
唐人浪漫 , 随身的香囊、荷包皆名目繁多 。 杜牧《过勤政楼》诗:“千秋令节名空在 , 承露丝囊世已无 。 ”承露囊也是一种荷包 , 由眼明囊演变而来 。 古俗农历八月初一凌晨 , 女子以彩帛之囊盛装花木上的露水 , 相传以此洗眼 , 使人耳聪目明 。 百官敬献“承露囊”隐喻为沐浴皇恩 。 民间亦用作腰间佩饰并以盛杂物 , 也是唯美兼实用的典范作品 。
另外 , 还有一种官员的随身佩饰“鱼袋” 。 从《新唐书·车服》所载可知 , 自高宗始 , 五品以上官员开始佩鱼袋 , 出现“佩鱼者众矣”的局面 , 逐渐演变成为官员身份等级的象征 。 而唐代妇女的服饰使用一般都遵循“妇人从夫色”的穿戴原则 , 常在钗首处饰以精美的鱼型 , 从而与男性官员的鱼袋相辉映 , 同样是一种身份与荣耀的象征 , 也是夫唱妇随的爱情见证 。 韩愈《示儿》诗称:“开门问谁来 , 无非卿大夫 。 不知官高卑 , 玉带悬金鱼 。 ”唐朝低级官员出使国外时 , 甚至借用高级官员的紫金鱼袋抬高身份 , 谓之“借紫” 。
也有一种文雅的随身佩饰“印笼” , 是香囊与鱼袋内涵的扩展 。 印笼原产自中国 , 据目前可考安阳出土的饕餮纹铜玺可知 , 最少在商代出现了玺印 , 印笼即是盛放印章的容器 , 便于随身携带 。 传入日本后 , 印笼大受欢迎 , 除印章之外 , 还用来盛放药片等细碎之物 。 到了武士道盛行的江户时代 , 印笼逐渐成为男士居家出行的必备装饰物 , 也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印笼往往由一堆小型嵌套盒子组成 , 包括竹木、象牙、兽骨、漆器、金属等质地 , 筒身分为数段 , 图饰题材涵盖人物、动植物、文字、山水等 , 还有很多日本民间传说、鬼怪故事等 。 其中以螺壳与海贝磨成薄片镶嵌在器物上的螺钿工艺和利用金粉推光的莳绘漆工装饰 , 与尊贵的物主相映成辉 , 最富日本古典特色 , 浓缩了一个时期的东方文化和艺术 。
人与物的相逢 , 就像人与人的相逢 , 都是和合而生的因缘际会 。 往事风流云散 , 而旧物长存 , 千秋万载 , 一如初见 。
(作者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