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盘|被热播剧带火的传统佩饰 沉淀了多少岁月静好的怡然安稳

胡建君
近年来 , 随着国产古装剧在服道化上越来越精致 , 剧中人所戴佩饰也成为一大看点 。 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盛明兰的发簪、《长安十二时辰》里对情节推进有关键作用的金鱼袋、《长歌行》中李乐嫣的压襟等 , 不仅每每引发网友的“科普”热潮 , 还催生了市面上不少“某某同款” 。
随身佩饰之美 , 最能引起我们对生活与红尘的眷恋 。 无论是贴身佩戴的旧时相识 , 还是流年偶遇的惊鸿一瞥 , 那种器以载道的宁静与丰足 , 带着岁月静好的怡然与安稳 , 让人在喧嚣的俗世中安下心来 。 小小的佩饰之上 , 充盈着平淡的日常与从容旧时光的沉淀 。
中国迄今最原始的佩饰可追溯至“山顶洞人”时期 。 原始时期的佩饰尤以项饰和腰饰为主 , 很大程度上以人体性征区域为重点 , 用以人体美化、自我炫示以及吸引异性 , 并带着巫术祈祷的概念 。 他们将动物的毛皮、牙齿、骨骼穿戴在男性身上以求收获与平安;将植物的果实或种子串挂在母性身上以祈求子孙繁衍昌盛 。 在欧洲也有原始的佩饰被发现 。 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 , 西方考古学家在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克里特岛发现了指环、饰针等饰物 。 在米诺斯壁画中也出现有贵妇以发带束额 , 长长的几缕头发则用念珠和宝石穿起并拧成发络 , 既美观又实用 , 显现出精致、宁静与平衡之美 。
佩饰乃随身或贴身之物 , 也成为有情人之间的信物 。 睹物思人 , 只盼朝暮伴君 , 相期终始 。 《诗经·郑风》中有“知子之来之 , 杂佩以赠之 。 ”《释名》曰:“佩 , 倍也 。 言其非一物 , 有倍贰也 。 有珠、有玉、有容刀、有帨巾、有觽之属也 。 ”表明之前的佩饰常以琳琅满目的组佩形式出现 , 有情人分开之时 , “解佩分袂” , 只待不日重逢 。 西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中 , 郑交甫与江妃二女分开时“请子之佩” , 二女便解下玉佩给他 , “交甫悦 , 受而怀之 , 中当心” , 回头间却如梦幻泡影 。
更多的古代佩饰兼实用功能 , 伴随着日升月落的每一天 , 合心称手 , 宛如旧人 。
【簪钗与耳挖】
用以束盘长发的簪钗 , 常与鲜花为伴 , 其中有种耳挖形发簪 , 既用来簪发美发 , 闲时又可挖耳自娱 , 还能防身应急 , 显示出古人可爱而实用的生活美学;男性发簪更加一物多用 , 遇到特殊情况 , 还能充作货币应急
簪始称为“笄” , 是最早的一种实用性发具 。 先民渔猎穴居的年代 , 人们便已懂得束盘长发 。 李渔说 , “一簪一珥 , 便可相伴一生 。 ”繁钦的《定情诗》中还有:“何以结相于 , 金薄画搔头;何以慰别离 , 耳后玳瑁钗” , 说的是簪钗之物 , 既能结同心 , 又能慰别离 。 簪钗贴近于身体发肤 , 日夕耳鬓厮磨 , 沉醉柔乡 , 而其整体形制 , 又像是决绝的利器 , 有种“美人如玉剑如虹”的浓情缱绻与冷艳痴绝 。
温情之处 , 比如《西京杂记》的记载:汉武帝宠爱李夫人 , 一次随手取下李夫人的玉簪用来搔头 , 这便是簪子又名“搔头”的由来 , 充满肌肤相亲的爱意 。 冷厉之处 , 只见《红楼梦》五十二回中写道 , 坠儿偷了平儿的金镯子 , 正在生病的晴雯觉得丢人 , “向枕边拿起一丈青来 , 向他手上乱戳” 。
“一丈青”的名字形象动人 , 长而俏 , 也有说由毒蛇名字而来 , 指的是一种耳挖形发簪 。 清代诗集《邗江三百吟》中提到“一丈青”:“斜簪雅鬓雀生角 , 低亚云鬟星有芒 。 侍婢若来蛮互触 , 檀郎猝遇戒其伤 。 ”说明“一丈青”既用来簪发美发 , 闲时又可挖耳自娱 , 还能防身应急 , 显示出古人可爱而实用的生活美学 。 考之史料 , 唐代还流行过一种铜制的耳挖簪 , 非常实用 , 一边是耳挖 , 另一边则是镊子 , 或用作耳镊 , 或用于修理眉毛 。 簪于发间 , 便有了“宝镊见珠花 , 分明靓妆点”的佳话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