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盘|被热播剧带火的传统佩饰 沉淀了多少岁月静好的怡然安稳( 三 )


【束盘|被热播剧带火的传统佩饰 沉淀了多少岁月静好的怡然安稳】压襟 , 又名“事件儿” , 自唐代出现 , 盛行于明清时期 , 古人作为衣襟佩饰 , 可理解为“压住衣襟之物” , 令肥阔的衣物平顺 , 体现出人的仪态美 。 行走时压襟上的坠饰相与碰触 , 发出轻柔细碎悦耳的声响 , 可谓声情并茂、活色生香 。 压襟上端一般以链子系在胸口的扣子上 , 中间用金银、象牙、翡翠、玛瑙等做成“事件压口” , 雕琢成蝉、蝙蝠、鱼鸟、牡丹、如意、云雀等形状 , 饱含吉祥美好的寓意 。
压襟亦直观体现古人的实用美学 , 往往下端以银链缀着微型的刀枪剑戟、镊子、牙签、耳挖、粉盒等小件 , 少的两三样 , 多则九样 , 加上材质可称作“金三事”“银九事”等等 , 可以和各种珠串混搭佩戴 。 孙机先生曾撰文《三事儿》 , 说的就是明代的一个经典组合:耳勺、镊子、牙签 , 都是小而细长、随身常用的 。 有的还会在上面增加一枚筒状物 , 提溜起来那些小件收拢在筒中 , 更为精巧便携 。 明代王士琦墓曾出土仕女形状的金事件 , 整体样式就是手捧寿桃、身着立领斜襟的仕女 , 其中空的体内可收拢耳挖和牙签 。 “事件”类饰物常垂挂在胸前 , 又名“坠胸”或“坠领” , 也有系在汗巾一角 , 收在袖子里的 , 《金瓶梅》中亦有描述 。 明代徐蕃墓也出土过系有银索的汗巾 , 银索另一端拴有一根银牙签 。
压襟的存在 , 可以和另一种实用佩饰“蹀躞”相关联 。 《刺客聂隐娘》中 , 片中女主角聂隐娘初次出场时 , 身着黑色长袍脚蹬皮靴,腰间佩挂有垂带的腰饰,便称之为“蹀躞” , 颇具气场和时尚感 。 在昭陵唐墓壁画中 , 蹀躞是出现较为普遍的唐人佩饰 。 唐太宗外甥女段简璧墓出土的两幅《三仕女图》和新城公主墓出土的七幅《二女侍图》中 , 那些男装仕女均腰束革带 , 革带上佩有蹀躞带 。
蹀躞的来源 , 归功于赵武灵王推广胡服骑射 。 当时人们觉得胡人的腰带颇有特色 , 英姿飒爽 , 遂引入中原地区 。 蹀躞带上通常挂有“算袋、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袋”这七件物品 , 俗称“蹀躞七事” 。 精致的汉人又附加了许多小环或小钩 , 便于将各种常用小物件随身携带 。 《梦溪笔谈》记录道:“中国衣冠 , 自北齐以来 , 乃全用胡服 。 窄袖绯绿 , 短衣长靿靴 , 有带 , 胡服也……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算囊、刀砺之类 。 ”可以想见 , 浪迹江湖的大侠们将酒壶、笛子和宝剑用蹀躞带固定在腰间 , 亦酒亦歌 , 又飒又酷 , 豪气冲天 。
唐代朝廷曾有“大带制度” , 以带上的装饰品质地和数量来区别官品权位 。 开元以后 , 又立新规 , 一般官吏不再佩挂蹀躞带 。 但在民间 , 特别在妇女中间 , 蹀躞带却更为流行 。 唐代女子心态自由开放 , 喜着男装 , 腰佩蹀躞带 , 更重在装饰和渲染气场 。 宋代张枢《谒金门》词云:“重整金泥蹀躞 , 红皱石榴裙褶 。 ”真有一种美人如玉剑如虹的唯美英雄气概 。
【香囊与鱼袋】
唐人浪漫 , 随身的香囊、荷包皆名目繁多 。 其中 , 香熏球用于随身佩戴或室内熏蒸衣物被褥 , 还可以取暖 , 更体现了当时的黑科技;承露囊由眼明囊演变而来 , 百官敬献它隐喻为沐浴皇恩 , 民间亦将其用作腰间佩饰并以盛杂物
贴身的香囊因为带着特别的香气和暧昧的情味 , 成为男女之间情致绵长的佩饰信物 。 香囊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 据《礼记·内则》记载:“男女未冠笄者……皆佩容臭 , 昧爽而朝 。 ”郑玄注:“容臭 , 香物也 。 ”佩戴香囊在当时是一种日常礼仪 。 屈原在《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 , 纫秋兰以为佩” , 即把装满香草的香包带在身上 。 恋人之间更把香囊当作特殊的礼物相互赠送 。 三国时繁钦有《定情》诗:“我既媚君姿 , 君亦悦我颜 。 何以致叩叩 , 香囊系肘后 。 ”随身的香囊 , 是一份寤寐思服的心意 。 在《红楼梦》中 , 黛玉送的香囊总被宝玉藏在里面贴身戴着 。 而“香囊暗解 , 罗带轻分”的离别之际 , 更令有情人黯然销魂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