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赵益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与文化》( 四 )


第二点是比较 。中西方独立的文学传统是人类共性和文化差异的最好证明之一 。中西文学研究者应该感谢另一种文学传统的存在,因为这让他们可以相互比较,但实际的结果是,中西文学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并不多于任何人 。其他 。所有学科都是严肃的 。这种情况有明显的客观原因 。比如,文献学家需要博大精深的知识,一个人不能同时理解中西; :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西文学完全不同,不能比较 。长久以来,它已经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凝固,以至于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真理 。由此可见,发现“他者”并非易事 。它至少需要一种“孤独的旅行”——主动走进另一个世界 。
比较文学史和书籍史,最重要的是首先分析“他者”的背景和整体性 。因为文学和书籍都是物质现象,所以更容易识别它们的异同,而它们的背景和完整性却很容易被忽视 。其中,整体分析尤为重要 。所谓“整体分析”,就是将对象的构成要素还原到文化的整体语境中,以发现它们与文化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以欧洲手稿时代为例 。比如所谓的pecia(张贴制度),10世纪欧洲大学的建立,大学教授的内容是什么关系?以欧洲印刷时代为例 。例如,为什么印刷书籍如此装订?文本语言、书本类型、活字印刷、载体系统、艺术美学、书籍的“传播循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等,所有这些都必须完全了解 。只有对“他者”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才能通过回顾自己取得有效的成果 。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任何人都不容易学习中西文 。虽然本卷的许多重要收获来自于比较,但比较中对西方文献的整体分析是否恰当,理解是否准确,比较的结论是否合理,确实需要进一步考察 。无论如何,比较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史的唯一途径 。
第一卷 赵益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与文化》
●[美国]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吴瑞仁译:《想象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传播》,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第一卷 赵益丨《中国古代:历史、社会与文化》】本卷的研究与其他卷同步进行 。尽管它们都是独立讨论的,但在研究过程中交流和互动非常频繁 。作者从中获得了什么难以描述 。在本卷研究工作的后期,分别研究中西文献学的两位浙江大学杰出学者冯国栋教授和郝天虎教授发起了“中西比较文献学与书史研究工作坊”,至今已举办四次 。参加了工作坊讨论,听取了中西文学和书史家的高度评价和真知灼见,得到了很多教学 。从2010年开始,我还指导学生从更广阔的角度学习古典文学 。虽然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他们从共同的困惑和困难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彼此之间的教导也很愉快 。总之,本卷的完成是各方力量相助的结果,但我对一切错误和疏漏负责 。希望这点微不足道的成就只是一个新的起点,以此为起点,继续探索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征程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