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电影人物性质,由多种塑造手法构成,蕴含了哪些普遍旨趣?( 二 )


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 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和对精神需求的提高 , 高大全的英雄人物逐渐退出舞台 , 孙悟空的形象也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 感性开始大于神性 , 世俗开始大于天理 。

《大话西游》彻底解构了传统的神性英雄 , 其中塑造的孙悟空纠结于爱恨情仇 , 在被打乱的时间线里爱而不得 , 这一人性的萌发的背后是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群体审美心理的转变 。 新世纪中国奇幻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被进一步解构和重构 , 从人性转向了Y性 , 娱乐性质大大加强 。
《西游降魔篇》中孙悟空偏执、骄傲、自负、极具个性 , 彻底颠覆了孙悟空的权威与神性 , 变成了一个妖猴 , 却也极受观众欢迎 。 《西游伏妖篇》中的孙悟空脾气古怪 , 与唐僧的师徒关系虚假又怪异 , 仿佛现代职场中叛逆的职员与老板的关系一般 。

在新世纪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中 , 人们的时间逐渐碎片化 , 观影心理偏向娱乐化 , 因此新世纪奇幻电影对志怪传统的中的人物形象也进行了更为夸张、娱乐、离奇、叛逆式的颠覆以满足新时代观众的审美期待 。
奇幻电影对志怪传统中人物的解构与重构不仅体现在主要人物角色上 , 大量次要的角色形象也来源于志怪传统中 。 例如张艺谋导演的《长城》 , 这部电影由中美合拍 , 以西方的叙事模式结合了东方的志怪形象 , 电影中的反派怪兽“饕餮”原型就来自中国志怪传 。

在《长城》中 , 饕餮的身体为青铜色 , 头上布满类似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路 , 身形巨大 , 满口獠牙 , 其形象设计既吸收了中国志怪传统 , 又结合了西方传统的怪兽和恐龙的形象 。 除《长城》外 , 奇幻电影《九层妖塔》中的“犼”、“蝠”等等怪兽形象也都借鉴并解构了志怪传统中的妖兽形象 。
这些形象的设计 , 既需要艺术家们了解并积累深厚的志怪和民俗文化 , 又要建立在现代人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的基础上 , 创作出既符合传说 , 又适宜时代和观众审美能力的怪兽形象 。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对人物的分类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好莱坞类型电影的总结归纳上得出的 , 克里斯托弗·沃格勒将感性的因素全部剔除 , 把人物抽象化为功能性的角色 , 总结归纳出大量电影故事中的人物承担的具体功能 。
这一分析方法也可以应用在中国志怪传统中 。 中国志怪故事中的人物也多可以被抽象为功能化的角色 , 例如南朝刘义庆的志怪小说《幽明录》中有各式各样以异类幻化为母题的故事 , 讲述异类幻化为人形后与人类缔结姻缘 , 故事的叙述者常常采用调侃的口味以故事外旁观者的身份通过讲述这些志怪爱情故事来传达其道德观和价值观 。

《幽明录》中的女鬼、女妖等异类几乎都是有害于人的 , 或者是伤害人的身体 , 或者是想谋取人的财富 , 总之在功能上 , 都是负面的角色 。 异类男性也同样都对人类女性有不好的影响 。 最终异类的不良图谋都会被正道高人所识破 , 随着人类的清醒 , 姻缘也破灭了 。
这些异类虽然能够幻化成人形 , 成为故事中的人物角色 , 但这些角色显然更多承担着功能性的作用 , 表现了封建社会民间的集体潜意识 , 即“非我族类 , 其心必异” 。 人们恐惧未知的生物 , 以二元对立的观念来看待人与非人之间的关系 , 并且极为重视家族利益和等级秩序 。

这些异类是一种社会边缘化的、极具诱惑力和吸引力又不利于集体利益和社会等级秩序的的力量 。
而新世纪中国奇幻电影中的人物相比较志怪故事中的人物则更为真实、复杂 , 尤其是主要人物 , 非常注重刻画其心理层面上的真实 , 奇幻电影中的异类幻化成人形 , 往往具有心理层面上的拟真性 , 例如《青蛇》中的小青 , 青蛇不在只是白蛇的侍女和陪衬 , 不再仅仅是个功能性的角色 , 而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困惑 , 开始在本质层面上思考如果做一个“真正的人”的问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