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95年,公务员考了什么?

节选自网络小说《人面桃花——大唐崔护传》第42章
公元795年岁末,腊月二十四,长安贡院,大唐科考现场 。
八方学子、各地儒生,云聚长安 。
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等待,都为了今日的施展抱负 。
我、河东道考生张欣儒、荆楚南道考生王清河、陇右道考生雷杰、岭南道考生欧阳昌等等,洗漱完毕,收拾妥当,诸人一同前往 。
自大唐唐玄宗李隆基开始,长安科举,一般由礼部侍郎主持 。今年,遵循旧例,主考官便是曾经一面之缘的礼部侍郎——吕渭,吕大人 。
负责维护考场秩序的,则有礼部、吏部联合负责 。
我出门时,经宫华明提醒,再次检查,已经带好了水、炭、脂炬、餐具、笔墨等 。
一大清早,考生守在长安“贡院”(考场)门口,经胥吏唱名、搜检衣物后,依次入场 。
望着长长的考生队伍,我心生感叹:大家都在踌躇满志,擦拳磨掌,一分胜负,无非,都是为了扬名天下,上报大唐,下至体恤百姓庶民,以求不负祖宗遗训、多年苦读圣贤书的辛劳罢了 。只是,考试就有胜有负,有人春风得意,就会有人黯然神伤 。
有的考生,已经紧张的身体直抖,胥吏唱名时候,都没有听的真切,招来胥吏的一顿数落 。有的却也谈笑风生,似乎于己无关 。
轮到我,我忙递上“考牒”(相当于准考证),上边写的我的名字、年龄、地址、籍贯等重要数据 。
那胥吏却是一怔,随口道:“河北道定州,可是博陵崔家?”
我笑笑,答非所问,道:“我的情况,报考前,已由户部(管理户口的部门)核查过了,不会有假 。大人放心就是 。”
身边传来一阵响声,却是一个考生携带的书籍,被搜出来了 。那考生对负责搜查的另外一个胥吏,道:“这书是梁朝的昭明太子编的《文选》,属于参考书籍,你为何要不许我带入考场?”
那胥吏道:“上午并不考试诗、赋,也不允许带参考资料,你为何要带它进去?一定是你心怀不轨,为上午的考试科目,准备作弊!”
那考生蛮横的狠,对那胥吏道:“你放我进去罢了,若是不然,小心你,吃不了兜着走 。”
后边的考生,见有人闹事,都纷纷围观,考场秩序一时乱了起来 。
正在问我话的胥吏,扭头朝那边看了一眼,便走了过去帮忙 。我忙施了一礼,便走进了考场 。
刚才闹事的考生,所说的梁朝的昭明太子编的《文选》,选了很多古时候优秀的诗文,是考进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今天下午考的诗、赋科目,就能用到,甚至可以说,要全部参照 。杜甫曾说“《文选》烂,进士半”,可见这本书的重要性 。几十年后的唐武宗(公元814年―846年),时,宰相李德裕对进士深恶痛绝,声称“家不置《文选》”,以示不肖于作进士 。
唐肃宗李亨(公元711年—762年)之前,隋唐科举均为“闭卷”考试——考生入场前,需要经过搜身,防止夹带 。后肃宗时期的宰相李岿(音kui),感觉科举是在选拔人才,不能像防止贼人一样提防,这才在上午“帖经”之外的考试,实行开放式 。考生可查阅相关资料,以求借鉴 。
所以说,下午是没有上午这样的“搜身”程序的 。只是,这考生想把下午的用书,上午便带进去,一定是想作弊用了 。
顾不得其他,进到考场来,豁然开朗 。
考试的场地很大,大的有些超乎想象,完全可以容纳数百人同时参加考试 。
考场内部都用荆席围隔,考生们坐在廊下答题 。
冬日长安,冰冷得很 。
然而祖宗有训,目的也是为了训练各地考生的耐天寒之气,方能体现“日后一旦为官,如履薄冰,为民请愿”之意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