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赏析 将进酒的历史背景( 三 )


李白是一个很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 , “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 , 李白经fans玉真公主的推荐 , 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 , 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 , 得到的是翰林供奉 , 任了个侍御闲职 , 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 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 , 招致了权贵的谗毁 , 不到三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 , 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 , 离开了京城 , 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 , 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 , 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 , 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 对世俗权贵的蔑视 ,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
李唐帝国虽然前有“贞观盛世” , “开元之治”的光环笼罩着 , 但是在它繁荣的外表之下已经孕育着失败的危机 , 一个从此不上朝的君王 , 再加上一个杨氏外戚专权 , 李林辅宦官当政 , 李白他纵有不世奇才又有何用?
我们现在去看李白 , 无疑 , 他是不幸的 。但是 , 与他的挚友杜甫相比 , 他又是幸运的 。
当我们看过饱经颠沛流离之苦的杜甫 , 感受到他的那份“国破山河在 , 城春草木深”的愤激之情之后 , 也许我们对这句话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

将进酒赏析 将进酒的历史背景

文章插图
4、《将进酒》赏析《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 , 标题的意思为“劝酒歌” , 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歌之事 。这首诗是诗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作客 , 作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 , 所以借酒兴诗 , 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 。在这首诗里 , 李白“借题发挥” , 借酒消愁 , 感叹人生易老 , 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 ,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 。全诗气势豪迈 , 感情豪放 , 言语流畅 , 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 , 思想内容深沉 , 艺术表现成熟 。《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
诗歌发端就是两组排比长句 , 如挟天风海雨向读者迎面扑来 。“君不见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颍阳去黄河不远 , 登高纵目 , 故借以起兴 。黄河源远流长 , 落差极大 , 如从天而降 , 一泻千里 , 东走大海 。如此波澜壮阔的现象 , 必定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 , 作者是幻想的 , 言语带有夸张 。上句写大河之来 , 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 , 势不可回 。一涨一消 , 构成舒卷往复的咏叹味 , 是短促的单句(如“黄河落天走东海”)所没有的 。紧接着 , “君不见 , 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 , 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 。悲叹人生苦短 , 而又不直言 , 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 , 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神态宛如画出 。将人生由青春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之事 , 把原本就短暂的说得更为短暂 , 与前两句把原本壮阔的说得更为壮阔 , 是“反向”的夸张 。开篇“以河之水一去不复返喻人生易逝” , “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 。这个开端可谓悲感至极 , 却又不堕纤弱 , 可以说是巨人式的感伤 , 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 , 同时也是由长句排比开篇的气势感造成的 。这种开篇的方法作者经常用 , 比如“弃我去者 ,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 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城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沈德潜说:“此种格调 , 太白从心化出” , 可见其颇具创造性 。此诗两作“君不见”的呼告(一般乐府诗只是篇首或篇末偶尔用) , 又使诗句感情色彩大增 。所谓大开大阖者 , 此可谓大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