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十四是什么星座 十月初四是什么星座最标准的( 六 )


当你认真翻阅完一部日记时 , 或许已经进入日记阅读的第二个阶段:对日记所载的人、事、物有初步的了解 , 从而获得对这部日记和作者的整体思考 。 然而这些看得见的材料往往是一些客观的流水账 , 尽管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材料 , 但或许只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部分 。 如果想要窥探日记中隐秘的部分 , 尤其挖掘其中深层的东西 , 势必要进入日记情感世界的挖掘 。 如果日记提供诸多情感的词语和表达 , 譬如《恩光日记》所示 , 那么这种情感世界的进入是较为轻松的 。 令人感到困难的是那些平静如水的日记 , 是那些作者努力克制情绪表达的日记 。 太多的清代和近代日记的作者都在日记中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位控制情感的完美角色 , 偶尔的情感爆发 , 很快就被一种中庸的思绪抹平 , 取而代之是一位各方面看起来都属正常的反省 。 喜怒哀乐偶获一现 , 即被他们消解 , 日记复归于平静 。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 , 在每时每刻不断变化 , 而许多日记竟能对此视若无睹 , 或是有意消解 , 这究竟是为什么?日记对于人之常情的有意抵触 , 并不记载 , 或是适可而止 , 究其原因 , 固然可以说是作者对日记有着无限的自由裁量权 , 他可以决定日记记什么 , 或者不记载什么 。 然而对于读者而言 , 在阅读中恐怕不能止步于此 。 对日记所载时间长河里的人、事、物 , 固然要投入诸多关注 , 但当我们记起日记作为人生备忘录的功能时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日记不仅备份了作者的人生与思考 , 它同时也备份了作者的喜怒哀乐 。 换言之 , 日记不仅“排日记事” , 它同样“排日记情” 。
阅读日记有必要进入第三阶段 , 即应当进入日记的情感世界 。 若非如此 , 日记仍旧只是人事的铺陈 , 是冰冷的史料 , 而非呈现它作为一种私密而体己写作的产物 。 重新建立日记研究的情感维度是必须的 , 它有助于窥探日记记载的时代里的个体的生命世界 。 这当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 正如史华罗《明清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心境词语研究》“前言”开篇转引列斐伏尔(L. Febvre)所言:“重新建立某个时代情感生活的目标确实极具魅力 , 但同时也很艰难 。 然而 , 我们别无选择 , 历史学者无权对此视而不见 。 ”对日记研究而言 , 重建日记所载时代的情感生活不仅极具吸引力 , 同时也有助于重新确立每一部日记的独特性 。
将日记视作材料的惯常做法 , 容易使日记均质化为材料库 , 由此 , 材料价值的高低决定日记价值的高低 。 无论军国大事 , 还是个体生活 , 由于研究者处理材料主题的相似性 , 那些材料价值处于低阶位的日记 , 显而易见地被抛弃 。 如果回归情感维度观照日记 , 则每一部日记都是独特的 , 都烛照每一个个体的情感世界 。 在此 , 无论政治、经济、社会或其他方面的材料 , 都不是为一个特定的政治研究、经济研究或社会研究的目的而服务 , 这些材料回归它们本身 , 是日记作者或其他主人公生活世界的基础 , 承载他们的情感与思维 。 回归个体生命与情感的维度对待日记 , 则日记所映照的个体方是鲜活的 , 而一部部日记也不至因其史料价值的高低而被划归三六九等 。 惟其如此 , 日记才能部分回归它的本来面目 , 即它首先是属于个人的 , 既是个体生活事务的备忘录 , 同样也是个体情感的“存储器” 。
借用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潮》中的宣告:“文学史 , 就其最深刻的意义来说 , 是一种心理学 , 研究人的灵魂 , 是灵魂的历史 。 ”不妨大胆预言 , 日记研究 , 即便它并非“文学的” , 也应当致力于研究人的灵魂 , 研究人的情感 , 研究日常生活文字冰山下或缓慢或急速波动的情感流 。 那斑斓而多彩的、一方方深不可测的情感世界 , 多么令人着迷!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