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中秋节时会吃月饼、大闸蟹,亦有别的不同的习俗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仅次于春节 。中秋之夜,是一年中最迷人的月夜 。围绕“中秋月”这一特殊天文现象,人们形成了祭月、拜月、赏月等独特的中国习俗 。
时至今日,中秋佳节,大家一定会吃到月饼,与家人团聚 。一些条件较好的家庭也吃大闸蟹,一来可以祭祀五脏六腑,二来可以过节 。
说到这里,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疑问,古人在中秋节吃月饼、大闸蟹,还是有其他不同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魏晋时期有“御尚书珍牛迷,中秋节左右福利樊江”的记载 。
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中秋八月十五日” 。
宋代,中秋之夜是一个不眠之夜 。夜市通宵营业,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明清两代,人们不仅赏月拜月,而且开始以官员为代表,在中秋节利用功利性的祭祀、祈祷和相关的祭祀活动,让上帝保佑来年 。好天气 。
明清以后,由于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功利因素越来越突出,世俗的情趣越来越浓 。
因此,古人过中秋的习俗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的,切不可混淆 。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中秋端午还是春节,大家过节的时候,只有两件事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一是餐桌食品,二是各地风俗不同 。
中秋节,古人有拜月、拜月、祭月等特殊习俗,包括求婚、还账 。
唐宋时期,古人过中秋节主要以观月、玩月、拜月为主 。中秋节是一般的社交和娱乐节日 。明清时期,中秋节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在赏月活动中增加了“祭月”的习俗 。
古人到底是如何赏月、玩月、祭月的?
看月亮很容易理解 。中秋节是收获的季节(秋收) 。在这一天,人们在祭月时布置时令水果,以表达对劳动果实的享受 。
一些才华横溢的作家以酒为曲,向明月抒发情感,写下关于月亮或美女的诗词,以增添情趣 。后来衍生出各种游戏活动,包括祭拜月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玩月亮在宋代已经流行起来,尤其是在江南的苏杭地区 。杭州西湖“苏堤之上,齐唱,无异于白日” 。(张岱的文章《虎丘中秋夜》详细描述了玩月的盛况)
拜月就是把月亮当作神、仙、佛,男女都供奉 。宋代中秋之夜,无论贫富,从会走路的孩子到少年,都穿着正装,上楼或在院子里“烧香拜月” 。
少年祈求月神保佑“早步蟾宫,攀登仙桂”(早日成名入金榜);姑娘祈求“长得像嫦娥,圆得像清月”(越长越美) 。
明清以后,月神逐渐成为女性崇拜的对象 。北京有句话叫“男不拜月,女不拜灶” 。
这就像现在,人们总是用月亮来比喻女人,用太阳来比喻男人 。
祭月(祭月),民间谚语有云:“八月十五满月,神仙面前献西瓜月饼” 。细分下来,明清两朝对拜月和拜月有着不同的习俗 。区别 。
明朝时,8月15日,北京人会到集市上购买一种特殊的“月光纸” 。“月光纸”是一张黄纸,上面绘有月光菩萨像,菩萨旁边是一只玉兔,拿着杵捣药 。
北京人有月光菩萨像,供奉西瓜(或其他圆瓜)和糕点 。西瓜被切成莲花形状 。晚上在月出之侧,祭祀拜月,拜完后将“月光纸”焚烧,退祭的家人共享食物 。
清代北京拜月活动的过程是“月光纸”由道观免费赠送,题为“乐府素药太阴行君” 。祭品也发生了变化 。清代,北京人制作祭祀专用月饼,比普通月饼更大更圆 。(《燕京随记记》云:“处处有供祭月饼,大者有一尺多长,其上绘月宫蟾兔形 。”)
特别的月饼通常在节日过后由家人分享,有些是为除夕保留的 。这些大月饼俗称“团圆饼”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