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阿基米德还要早上七、八十年,中国古代哲人的极限思想

·极限的概念与积分的思想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对“无限”的概念进行了大量的高级研究 。他通过分析几何对象的不同部分成功地计算出对象 。面积和体积 。例如,他将球体的体积看作是无限圆的相加,他成功地计算出这个无限级数的和,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
比阿基米德早八十年七、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的庄子,在其著名的哲学著作《庄子》中,有一句名言:惠施曰:“一尺锤半日,万事不竭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极限思维 。
惠氏(约公元前370-公元前310年)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辩论家和哲学家 。庄周和惠施既是朋友又是对手 。两人知识渊博,犀利犀利,经常互相争吵和挖苦 。他们之间的趣事流传千古 。
其中,最有趣的是两人关于“鱼之乐”的对话,让人体会到两位哲人思辨的巧妙力量 。
庄周和惠施立场不同,性情不同,性格也不同 。庄周充满了艺术想象,而惠适则更注重逻辑上的辩解 。日常生活中,两人经常互相推搡,争论不休 。
据说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行走 。
比阿基米德还要早上七、八十年,中国古代哲人的极限思想
庄子看到河里的鱼,说:“水里的鱼从容自在,真幸福!” ?”
庄子也不甘示弱:“你非我,知我不知鱼之乐吗?”你也不是鱼,你一定不懂鱼的快乐!”
庄子还是坚持:“你一开始就问我:你从哪里知道鱼是快乐的?所以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了 。快乐!那我现在回答你:我知道鱼快乐岸边 。”
…………
很遗憾,惠氏没有特别的著作留下来 。然而,他的许多哲学观点、逻辑思维、声音、微笑和??妙语,都被庄周所著的《庄子》所记录和描述 。《庄子·世间篇》记载了惠氏的20个著名命题,最后一个命题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一脚拇指” 。命题的意思是,一根一尺长的杆子,每天剪成两半,万年也剪不掉!有点类似于“鱼之乐”的对话 。庄子的目的就是利用书中的这个命题来嘲讽惠子,表达他的用意 。因此,他比喻说:如果有人喜欢争论,就用上面的命题和提出这个命题的人做一个陈述 。惠氏自己辩论,那他们的辩论就永远持续下去了!
另一方面,惠子的名言表明,中国古代哲学家已经萌生了“物不可分,但用之不竭”的极限思想 。每天切成两半的杆子会越来越短,长度会越来越接近零,但永远不会等于零 。这就是无穷无尽的极限概念 。
比阿基米德还要早上七、八十年,中国古代哲人的极限思想
西方和东方的古代数学家都使用极限的概念来计算各种几何形状 。
比阿基米德还要早上七、八十年,中国古代哲人的极限思想
图1:使用多边形逼近周长计算pi
例如,阿基米德计算外接多边形和内接多边形的面积,逐渐逼近pi的近似值 。当多边形边数为 96 时,他计算 3. 和 3. 之间的 pi 。阿基米德使用的“逼近法”和“穷举法”其实是“微积分”的前身 。他用“逼近法”计算了球体的面积、球体的体积、抛物线和椭圆的面积等 。无穷小量,阿基米德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使问题的答案达到任意精度 。
类似于阿基米德的方法,中国古代的刘徽、祖冲之用“切圆”来计算圆周率 。所谓“割礼”什么是术数学,就是在半径为R的圆上内接一个圆的正多边形 。如图1,从4个多边形开始,然后画8个多边形,16个多边形,32个多边形,...这些多边形中有A4、A8、A16、A32...如果这个过程无限地继续下去,当多边形的边数n增加时,面积An可以精确地近似圆的面积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