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之前集团领导讲党课: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注:这是为聚会课准备的课文 。之前在党课上听组长讲过“文化自信” 。当时,我觉得事情很严重 。现在轮到我谈谈了 。《史学研究》太厚了,看不下去了,所以选了楼玉烈的《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一书来读 。本书是2017年第十二届文锦图书奖的获奖作品,也入选了2016年的“中国好书” 。以下内容主要参考本书,不完全代表本人观点 。其他参考书目在文末列出 。
上 之前集团领导讲党课: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娄玉烈《中华文化精髓》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玉烈说,我们中国人对文化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我们认为我们有很长的历史,但我们不了解也不研究历史 。文化知之甚少 。在社会的三大基本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中,文化总是被抛在后面 。与政治和经济不同,一旦发生变化,就会对生活产生剧烈而直观的影响 。文化是分散的,而且往往是社会变革中变化最少的,而且往往是最后一个发生变化的 。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是超越政治和经济的 。将我们与这种族群而不是那种族群区分开来的是文化上的分裂 。它的边界在空间上可以跨越地缘政治和经济,影响所有同族同源的人 。从时间上看,
如果只提到“文化自信”这两个词,可能就含糊其辞了 。仔细研究一下,你会觉得,在西方文化主导的当今世界,我们中国人看病看西医,买东西提倡海外采购 。甚至很多人养育孩子的目的都是出国留学 。我们有信心吗?我们怎样才能有信心?有什么值得我们信任的?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已经延续了五千年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提到“文化自信”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以我自己为例:我研究民俗,研究对象是世代相传的传统而稳定的民俗 。这种风俗习惯在漫长的历史中在不同地区有所波动,并不被视为客观对象 。看到和触摸 。这些民俗或民俗文化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民族独特的生活美学和底层的生活逻辑,但是我和我的专业人士会很羡慕学人类学的人,因为人类学是一个我们都羡慕别人的观察,不管观察的对象是先进文化还是落后文化,因为我们觉得人类学是一门有理论有方法的学科 。民俗是一种用“身体”去感受的知识 。所谓“匠心工艺”,没有理论,只有感觉 。回想起来,这是我们对学科缺乏自信的根源 。
民俗学和人类学的区别,就像我们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区别一样 。按学科范式划分,中国实际上没有严格的哲学,也没有严格的宗教 。我们所说的哲学和宗教是分散的 。在日常生活中 。因此,谈到哲学和宗教,我们总是向“西方”看齐,但在我们心中,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仍然不够自信 。那么,这种缺乏信心的原因是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百年来对中华文明和传统的误读 。这种误读源于近代100年左右中西频繁互动中,中国的衰落和西方的崛起 。主要区别在于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在长期的社会、家庭和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我们常说“惯性思维”,其实它无形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 。比如我们谈一件事的时候,经常会问:有没有科学依据?不管这个问题是科学的,还是哲学的、宗教的、社会的,总之,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依据 。没有“科学依据”,我们就不能被信任 。这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第一个区别,即科学思维方式和人文思维方式的区别 。
上 之前集团领导讲党课: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
科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思维方式的区别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的概念 。什么是科学?去年,我们在单行街书店为心理学作家卢格兆佳的《发展与罪恶》举办了一场书店活动 。当时的嘉宾包括人民大学的张明和独立学者于世村 。当时,张明提醒文明,科学是起源于现代西方的一门子学科,如宗教、文学、哲学、艺术、物理、化学等 。在古代东西方,知识往往是全面的 。现在大家习惯的狭义的科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学科,又称自然科学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