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内河简谱 梦到内河完整版

泰州地处长江之尾、淮河之畔、黄海之滨 , 在历史上 , 长江、淮河、黄海越境而过 , 江、淮、海三水在这里汇聚 , 清、浑、咸三味在这里交融 , 吴、越、楚三国文化在这里沉积 。 岁月的流逝 , 带来了泰州地域地貌的沧桑巨变 , 却割不断地方文化的代代相传 , 遮掩不住泰州道乐魅力的神韵飞扬 。 在千年传承中 , 泰州道乐以其独特的魅力 , 完美展示了泰州宗教文化、盐税文化的质点 , 树起了一道旖旎的文化风景 。
宗教文化:催生泰州道乐诞生
泰州曾是宗教盛行之地 , 历史上寺庙林立 , “儒”“释”“道”三教并存互动 , 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文化 。 穿越时空 , 泰州道乐正是伴随着泰州宗教文化的诞生而产生 , 而泰州道乐深受泰州道教文化浸润 , 它是泰州道乐呼之欲出之根 。 泰州道教曾堪称江苏之最 。 道教自东汉后期形成后 , 海陵复为道教盛行地区 。 东晋时 , 泰州出现了著名的“海陵十仙” , 传说他们都在泰州城内修炼功成而飞升成仙 。 随着道教的兴盛 , 泰州道教出现了繁荣局面 。 泰州道观众多 , 广泛开展诵经、打醮、祈福等教务活动 。 清初时 , 泰州道教活动盛极一时 , 几乎乡乡有道士 , 镇镇有道观 。
泰州道教音乐继承了古代“巫以歌舞降神 , 捉以言辞祷神”的传说 , 在诵经文、做礼忏、行斋醮、放焰口时 , 乐师们都要运用曲笛、笙、箫、大小唢呐、磬、铙钹、云锣、铴锣、小锣、小提钹等传统演奏乐器来营造出一种庄重、神圣的宗教氛围 。 其音乐主要用于设坛、焚香、升坛、迎驾、诵经、赞颂等斋醮科仪中 。 音乐的组合随法事不同而发生相应变化 , 主要的音乐形式有独唱(通常由高功或法师担任)、齐唱、散板式吟唱和鼓乐、吹打以及合奏等 。 在器乐演奏中 , 根据主持醮仪的高功、法师在供香、绕坛、礼拜等宗教仪式中动作的需要 , 会采取坐乐和行乐的形式来演奏 , 以配合法师的动作 。
自北宋以来 , 泰州道教音乐的正宗传统曲目有:《破阵子》《将军令》《到春来》《到秋来》《行街四合》等 。 不仅如此 , 泰州道教音乐还具有浓厚的宫廷雅乐风格 , 除继承了帝王庙堂仪典音乐、诗词音乐外 , 还保留了唐、宋、元、明历代宫廷音乐的部分乐曲 , 结构完整、旋律瑰丽 , 主要有笛曲、鼓段和两者连缀而成的套曲或曲牌 。 历史上泰州曾出过一位名人 , 叫徐神翁 , 他深得朝廷信任 , 宋哲宗亲赐紫服 , 授其“圆通大师”称号 , 宋徽宗三次召其入宫 , 以备问道 。 他不仅带去了民间的灵丹妙药 , 也将宫廷音乐带到民间 。
盐税文化:助推泰州道乐繁荣
泰州自古产盐 , “天下盐税海陵居半” 。 景祐二年(1035) , 因朝廷诏书全国 , 要求各地官员推荐通晓乐律之人 , 范仲淹首先想到了与他在文会堂唱和的胡瑗 。 胡瑗“长于音律 , 能晓古乐” , 进京后受到了仁宗皇帝的接见 , 其考订的《周南》《召南》《小雅》等数十篇乐谱影响至今 。 到了清代 , 发迹的盐商为享受安闲舒适的士绅生活 , 将泰州道教音乐与“盐税文化”相融合 , 并与民间小调、民俗俚音、民间歌谣等相结合 , 促进了道教音乐逐渐变为动感怡情、娱群乐众的大众音乐 。 “盐税文化”的兴盛是泰州道乐惊艳繁荣之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