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二 )


2.五行相克 。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制约的关系 。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克的关系,所以其中任何一行,都有“克我”和“我克”两个方面的联系 。即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
(二)五行制化与胜复
1.五行制化,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推动事物间稳定而有序的变化和发展 。五行制化,是一种五行相生与相克相结合的自我调节 。
2.五行胜复,是指五行之中一行亢盛(即胜气),则引起其所不胜(即复气)的报复性制约,从而使五行之间复归于协调和稳定 。五行胜复,是一种五行之间按相克规律的自我调节 。五行胜复的规律是“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胜至则复,复已而胜,不复则害 。”其效应是通过胜复调节机制,五行系统在局部出现不平衡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调节,以维持其整体的协调平衡 。
(三)五行相乘与相侮
1.五行相乘,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胜之行的过度制约和克制 。即相克太过 。五行相乘的次序与相克相同 。导致相乘的原因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
2.五行相侮,是指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所不胜之行的反向制约和克制 。又称“反克” 。导致五行相侮的原因,亦有“太过”和“不及”两种情况 。仍以木克土为例,则太过者即“木亢侮金”;不及者即“木虚土侮” 。相乘与相侮,两者有所区别又有联系,故说“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
(四)五行母子相及
五行母子相及,属于五行之间相生关系的变化 。
1.母病及子,指五行中的某行异常,累及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其形成多是母行虚弱,引发子行亦不足,终至母子两行皆虚 。
2.子病及母,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及母行,终至子母两行皆异常 。其形成有三:一是子行亢盛,引发母行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 。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不足,终致子母两行俱虚 。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导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在生理方面的应用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
主要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 。余依此类推 。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以五行特性的类比和推演络绎,以五脏为中心,联系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与功能,将人体的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等分别归属于五脏,构建了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 。并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系统联系起来,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从而使人体内外环境联结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
主要表现于:一是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的资生关系 。如肝生心,木生火,即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等 。二是以五行相克关系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 。如肾制约心,水克火 。即肾水可以上济心阴,以防止心火之亢盛等 。三是以五行的制化和胜复来说明五脏之间的自我调节,以保持其整体的协调平衡和人体内环境的统一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