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会成为世界名画?

提起梵高,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他极具代表性的著名作品——《向日葵》 。
由于他的生活离我们已经太久远,只能通过一些资料查阅,来发现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历史背景,以此窥见这位艺术巨匠,穷困潦倒,处处充满失意却依然满怀炽热激情,追求光明与温暖的一生 。
梵高的生平
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 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的长子 。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投身于绘画 。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
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他的画,开始由早期的沉闷、昏暗,而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 。1888年,同年与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 。此后,梵高的疯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 。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享年37岁 。
梵高与弟弟提奥
梵高从小喜欢小说,哲学,神学,与弟弟提奥感情非常好,长大后两人不在一起生活,梵高也经常给提奥写信,20年时间写了700多封信,包括后来梵高寄给提奥的画,提奥如视珍宝完好无损地保存着 。梵高一生拮据,他的生活费以及作画用的颜料和纸,都是由他的弟弟提奥提供,弟弟是梵高唯一的情感支撑和经济上的支柱,是提奥的支持才成就了艺术造诣非凡的梵高 。
创作风格的转折
在梵高的一生中,他的艺术从不被人认可,直到1886年,他跟随弟弟提奥来到巴黎,结识了高更,毕沙罗、塞尚等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的画家,这是他创作风格转折的契机,并受到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是日本的风俗画,这种画的用色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强烈的色彩对比,来表现空间的关系,运用鲜艳的颜色来表达画中的事物 。高更和梵高都很喜欢浮世绘,他们因此得到了启发,也意识到色彩在画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梵高和高更的画,都有着各种明亮的黄色、红色、蓝色、黑色等元素交织在一起 。
一直以来,《向日葵》代表着太阳之光,靓丽与希望,带给梵高泉涌般的灵感、巨大的动力以及无限的激情 。《向日葵》的花语是:爱慕、光辉、高傲 。它的生长姿态犹如在仰慕、凝视着世人,又像是种在地上的太阳,人们常常对它寄予希望 。梵高的《向日葵》不仅是一种绚丽明亮、寄托着希望和幻想,而是疯狂到超出想象 。虽然,岁月把他的生活趋于暗淡,甚至过于暗淡 。但是,那旋转的涡流里不断涌出的绚烂烈焰,使人们在未来世界里产生积极的共鸣 。
艺术创作走向卓越
一个自学成才的艺术家 。梵高的艺术人生非常坎坷,从巴黎到阿尔、奥维尔,这些经历都给他新画风提供了机遇 。直到梵高怀着无限憧憬,来到那座充满阳光色彩的小城时,他才迎来了人生绘画的巅峰时期 。阿尔强烈的阳光和绚烂的麦田让他找到了归宿,梵高也因此被触动,迸发出万般灵感,笔走龙蛇,尽情描绘所见之景 。而《向日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并一步步走向成熟 。
梵高所绘的《向日葵》组图中,最声名显赫的莫过于,那幅有着15朵的《向日葵》 。画面上这些随意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激荡着令人心旌摇曳的绚烂辉煌 。梵高使用的是浓墨重彩的风格,其刚劲有力的笔触仿佛在背景上直接拍上了一处水彩,黄色和棕色配成的主色调,绘制出生机勃勃、热情洋溢的美好生活 。
仿佛置身于一团燃烧中的火焰,释放着涌动的激情,驱使着大胆奔放的笔触,与此同时,画面上色彩对比简单鲜明,随意的艺术点睛,充斥着妙笔神韵与泛滥的思想 。直视画作,精神陡然颤动,激情喷薄而出,顿时与那慷慨激昂的画风产生共鸣,继而,渐渐融入主人那丰富的主观情感之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