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传统武术

武当山是中华武术主要流派武当武术的发祥地 。武当武术(亦名内家武术、武当拳、武当功夫),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素负盛名 。
武当武术是道教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深深根植于数千年华夏文化的沃土中,蕴含着深刻的中国传统哲理奥妙,把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哲学理论,用于拳理、拳技、练功原则和技击战略中,其本质上是探讨生命活动的规律,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耀结晶 。道士修炼学道,追求长寿,往往伴以习武 。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就不乏武林高手 。明初,曾在武当山修炼的张三丰集其大成,创立了内家拳派,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复经数百年的流传与发展,形成了中华武术的一大流派,并传至整个南方 。故在武林中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武当武术在继承古代武术攻防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易》中守柔处雌、以静制动等原理,参以道教内丹功法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拳功拳法和独特风格 。其一招一式都体现了对人心理,生理的调节,包含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 。是动和静的完美结合,并且有很高的技击价值,千百年来饮誉海内外,被誉为“生命之源泉” 。
武当武术之魅力,主要反映在五个方面 。
一、武当武术以“道”理为指导
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家通过对“天”(宇宙自然)、“地”(地球自然)“人”(以人为代表的地球生物)相互联系的观察研究,所获得的一种宇宙、世界、社会、人生整体统一辩证的哲学观念 。道家珍爱生命,必须有防身术,因此以道家哲学原理为指导的道家防身术武当拳法便产生了 。道家哲学的行为是处柔守雌、无为不争;它的表现是柔、静、虚、空、圆、中正、和等 。这些都可以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来概括 。用这些哲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的武当拳法,用于养生健体,与其它武术相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二、武当武术以养生为宗旨
道教修炼的最基本原则就是获得养生之益 。
武当武术在实践中重视 精、气、神的修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彻如终 。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均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在内与外两个方面都坚持中、正、圆、松、静、柔、活兼修,注重阴阳替换,圆弧扭丝 、动静结合、柔中含刚 。其修持到一定层次,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力,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的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防身御敌技击效果,表现了张三丰“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图技击之末学”的真实效用 。张三丰所说的“天下英雄豪杰”并不只是对武林中人的一种称呼,实是褒称天下百姓,包含的是济人救世之心 。
三、武当武术以技击为末学
“以技击为末学”是武当拳派的道德核心 。道教宣扬和平,以理服人 。因此,技击理所当然地被视为“不急之末学” 。道家的武功拳法在被动的情况下才使用,所以,便产生了“后发制人“这个重德重礼的出发点和“贵化不贵抗”的斗争原则,斗争中也皆是借力打人,即敌方用了多少“量”、“速”,还将这“量”、“速”还给对方 。故又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所以,以技击为末学是由武当武术的养生宗旨和道德观念决定的 。由此可以这样认为,判断某人的武当拳功夫是否为正宗,还要加上道德标准的衡量 。不讲道德的人,即使功夫再高,只能算武当拳派之邪宗,不能称正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