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如何评价姜子牙这个人物?( 二 )


姜子牙(动漫形象)
后世政治家和民间传说都对姜子牙有非常高的评价:
古代的政治家和谋略家、军事家中,有不少对姜子牙赞誉有加,推崇很高的 。比如,唐太宗即位之初,面对着内患未除、外敌未服的局面,便通过推崇姜太公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并以姜子牙的谋略思想来作为指导 。李世民下旨在磻溪大建太公庙,并于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敕令天下诸州各建一所太公庙,而且,他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亲自到太公庙祭祀;在出师仪式开始前、文武举人应诏时,往往,都要先去太公庙拜谒 。在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太宗特意追谥姜太公为“武成王”,姜太公也因此成了历史上名闻遐迩的“武圣人” 。
再如,清代四大中兴名臣之一、湖北巡抚胡林翼曾说:传为姜太公所作的《三略》中,阐述了深刻的重用贤才的思想,即“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罗其英雄,则敌国穷”,“治国安家,得人也;亡国破家,失人也” 。
又如,近代”讨袁“名将蔡鄂评价姜子牙的兵书时说:《三略》重视运用奖赏和惩罚两手,强调“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军以赏为表,以罚为里” 。
姜子牙历来被民间传颂为神通广大的“神”,他不仅谙熟兵法,精通韬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还能驾驭群仙,登坛封神 。传说故事中最为集中和典型的是玄幻小说《封神演义》,在这部小说中,把姜太公描绘得十分神奇,他三次魂游昆仑,总能起死回生;他屡破敌阵,总有妙招;他登台封神,威武无比,他成了民间非常喜爱的超凡“智帅” 。
姜子牙(剧照)
姜子牙的贡献最主要的是体现在谋略思想和军事韬略上:
第一,注重仁义之道,主张修德惠民,重视谋略、兵略的道义基础 。
姜子牙很重视治理国家时要行仁义之道,敬民爱众 。他说:“敬其众,合其亲 。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 。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 。顺者任之以德,逆者绝之以力 。敬之勿疑,天下和服 。”(《六韬?文韬?守土》)这就是说,君主要尊重民意,敬民爱众,聚合宗亲,这才是仁义之举 。而只有重视仁义之道,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受到民众的爱戴,从而使天下顺服 。
也就是说,君王如果想让使天下和服,不一定要擅用武力,不能蛮横地对待民众,而是要以仁义为本,要禁止暴力,注重德治,聚合宗亲力量,尊民众,顺民意,才能使治政取得成功 。
在《六韬》的《文师》《发启》《文启》《顺启》等篇章中,姜太公反复阐述了“阴谋修德以倾商政”的治政道理 。认为君王若能修德爱民,能归利于民,便能治理好国家,此乃君主治政的根本之道 。姜子牙被封齐之后,他就是以“好德而归利”的原则来治齐地的 。他认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能以天下之生为务,能予人以生利,能施行仁义道德的君王,才能使天下人归服 。所以,君主必须行仁义,与天下人共利害,为天下民众兴利除害,与民同生死,共忧患,才能使万民归心,使天下人欢心 。
姜子牙的《六韬》,基本治政思想是要求君主行仁修德,利民惠民,反对暴政,善待民众 。
此外,在《六韬》中,姜子牙把文韬与武略联系在一起,把治国与治军统一起来,他强调以德治为主,以用武为辅,强调持仁道,施仁政,而施用谋略、使用韬略,必须以仁义为根基 。
简单地说,姜子牙强调了讲谋略、讲兵法不能不择手段,用兵不能没有底线,用阳谋比用阴谋更重要,若执意于无底线地耍阴谋、弄诡计,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