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东南西北打一生肖,走南闯北代表什么生肖( 四 )


北宋华亭县令唐询作过一首名为《秦始皇驰道》的诗, 诗前有小序, 说:“在县西北昆山南四里, 相传有大堽路, 西通吴城, 即驰道也 。 ”华亭县城西北的一条路, 民间相传就是秦始皇修建的驰道 。 秦始皇修建驰道的传说不仅在民间流传, 载录在古诗中, 还进入了地方志, 明代《松江府志》载:“萧塘, 在十三保, 相传秦始皇东游望海由此塘而南, 故名 。 ”《民国奉贤县志稿》也有类似的记录:“萧塘, 旧名秦塘, 因秦始皇驰道所经, 故名 。 ” 萧塘位于今奉贤境内, 当地老百姓说它以前叫作秦塘, 相传秦始皇修建的驰道从萧塘边上经过, 因此得名 。
民众认为秦始皇曾顺着秦驰道来到今奉贤地区 。 他来干什么?来望海, 所以《松江府志》中有“秦始皇东游望海由此塘而南”的记录 。 秦始皇在统一全国之前的政治斗争中常常遭遇死亡威胁, 因此很怕死 。 他称帝后, 派出了很多人寻访海外仙山, 想求得长生不死之药 。 寻求长生不死之药不是秦始皇的发明,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神仙方术思想, 认为世界上有能长生不死的神仙 。 这样的思想在清代《奉贤县志》中也有体现, 并且它从神话传说变成了文化古迹 。
图7 奉贤县城图局部, 清代《光绪重修奉贤县志》插图
《光绪重修奉贤县志》记录了两个奉贤古迹:“仙人潭在邑庙西北, 大旱不涸 。 ”“仙水塘在阮巷镇西南隅, 相传国初有水一潭, 冬夏不涸, 可拭目 。 ”在城隍庙西北有一座仙人潭, 春夏秋冬都不干涸 。 还有一座仙水塘在阮巷镇西南, 用塘水洗眼睛能治疗眼部疾病 。 这明显是关于仙迹的神话传说 。 仙迹叙事不仅有文字, 还有图像 。 这是奉贤县志中的一幅插图, 左上角有一个小池子, 标着三个字——“仙人潭”, 描绘的就是城隍庙西北的那座仙人潭 。
这些表达神仙方术思想的神话传说之所以在奉贤地区产生, 主要跟地理环境有关 。 奉贤曾两面临海, 海中还有不少小岛, 很像秦始皇要寻访的海外仙山 。 于是由中原地区传来的神仙方术思想就在东南沿海扎根, 然后四处传播, 变成了当地的文化古迹 。 这说明很早以前, 民众就将奉贤当作仙人寻访过、有仙迹留存的福地了 。 前述的三女冈传说其实也含有这样的意思 。 大家可能会觉得坟地不吉利, 但吴国公主这种级别的人埋葬的地方一定是经过选择的风水宝地 。 所以至少在先秦时期, 当地人就认为奉贤是风水宝地了 。 到了秦代, 这里又有了这么多神仙遗迹的传说, 那就是风水宝地加福地 。 秦始皇驰道、秦皇观沧海的神话传说, 也被王安石、梅尧臣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下来 。 这些诗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把奉贤“福地”的形象宣传了出去 。
我前面分享了这么多神话传说, 对于当下的新城建设有什么意义呢?我认为, 我们要建设的新城不是画几张图纸就能建起来的城市建筑群, 而应该是一座能得到民众认同的充满文化底蕴和区域特色的新城 。
怎样建设这样的新城呢?对于建县时间晚, 历史记录并不丰富的奉贤来说, 神话传说就是非常好的材料 。 民众创造的神话传说反映了他们的文化认同, 怎样的文化认同呢?民众认为:奉贤很早就是历史底蕴深厚的风水宝地, 不仅是贤者传播教化之地, 也是许多王公贵族(周康王、秦始皇、吴王公主)眷顾的福地 。 我们应该用好这些神话传说材料, 塑造好奉贤的地方文化形象, 将奉贤新城打造成一座贤者之地、一座福城 。
校对:张亮亮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