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印雪指什么生肖,飞鸿雪爪讲的什么生肖( 四 )


?之四:烂漫门源 青海湖游罢 , 我们取道祁连去往听闻已久的门源 。 远离了温柔的湖岸山峰逐渐陡峭耸峙 , 山间公路弯曲盘旋 , 河道山涧时时可见 , 所过之处乱石极多 。 山峦叠翠 , 草场多分布在了陡坡之上 , 草叶远不如湖畔肥厚多汁 。 牛羊们都长了本事 , 常常上到六七十度的坡度兀自嚼花啃草 , 不时有那拖弋黑色长袍的黑牦牛威风凛凛地立在了山崖峭壁 。 最美的是一处河谷牧场 , 沿着路边好些自驾的车辆停靠在了这里 。 牧场的一侧是入云的高山 , 公路凿山而开 , 路基上常有黑色落石 。 河流顺着山脚逶迤 , 河面开阔 , 河水身姿轻盈一意奔青海湖去 。 天空云头压得极低 , 天色半明半暗着 , 大地上日影斑驳 , 忽而来了几朵乌云 , 迅疾洒下一片冰凉的雨雾 , 淋我们个措手不及 。 河心数个沙洲 , 那里绿草如茵 , 天上几只苍狗似的云朵 , 地下数堆云朵般的绵羊 。 齐整的村庄建在河岸的缓坡上 , 村民面河而居 , 房舍泥墙灰瓦 , 日子祥和宁静 。 一路都是上坡 , 道路指示牌上的四位数字不断刷出新高 。 攀至海拔近四千的青石嘴时 , 车窗外日光烂漫云影翩翩 。 这达坂地界地处大通、门源两县交界 , 是出入青海甘肃的交通要道 , 以山高坡陡弯多道险著称 。 站在垭口的“达坂风光”石碑前众山一览 , 来时的国道此时已是羊肠一线 , 在远处的山脚拐了个360度的大弯再蹒跚上山 。 山谷两侧 , 山峰森森郁郁向极目处纵深无限 , 心中不由充斥浩然磅礴之气 。 夫天地万物逆旅 , 光阴百代过客 , 你我恒河一沙数 , 世事如若无解 , 不如择一片阔大天地一笑置之 。 穿过达坂山隧道一路都是下坡 , 一段速降后眼前豁然开朗 。 那天际白头的雪峰摩肩接踵 , 白皑皑雪线下是一地耀眼的金黄 , 外围衬以蜿蜒无尽的绿色草场 , 大地的光影魔术手绘制出了一幅色彩极尽绚烂的实景画 。 这一片金色谷地里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 , 北依祁连山 , 西起永安城 , 东到玉隆滩 , 南邻达坂山 , 每年七月间金灿灿的花儿盛放 , 绵延百里 , 一时间明艳不可方物 。 在人头济济的观景台只做了片刻停留 , 我们步履匆匆赶往山间盆地 。 正是最好的花期 , 大面积的色块有着热烈的视觉冲击 。 在金色盆地的阡陌间走走停停 , 在巨大的花海中快意沉浮 , 日光和暖 , 空气中充盈着沁人的甜蜜 。 薰风吹动起白色裙裾和绿色纱披 , 头顶藏家姑娘巧手编结的缤纷花环更向花海深处行 。 时光如此轻慢 , 回眸浅笑嫣然 , 我愿化身为鱼 , 失语海底……花迎花送 , 相伴百里 , 终是远了那抹明丽 。 气候一直变化多端着 , 行过海拔3700余米的景阳岭时 , 天空突然毫无征兆地飘起了大雪!垭口风狂 , 雪乘风势 , 径自打在前挡风玻璃上 , 劈啪作响 。 天空铅云沉沉 , 四下人烟稀少 , 牛羊也不见了踪影 。 这里四季飞雪 , 即便盛夏气温也偏低 , 路面还常常湿滑 , 山路更是难行 。 随着海拔降低 , 雪花逐渐稀疏终至不见 , 阳光重新回归 , 雪山的容颜清晰起来 。 踏着雪后的草地 , 冰凉的雪水湿透了鞋袜 , 再越过一处缓坡 , 那巍巍的雪峰就肃立在几公里之外了 , 峰顶终年白头 , 夕照印雪 , 晕出圣洁美丽的光环 , 令人心生无限敬畏 。 仙山此去已无路 , 但愿青鸟殷勤探看 。 晴阴雪雨、夏秋冬春 , 我们在短暂的一天里经历着四季 , 目眩神迷 。
?之五:甘州秋山 沿着号称中国最美的227省道我们继续翻越祁连去往西域仙境张掖 , 两百多公里的路途花海、雪峰、草场一 一在了身后 。 道路两侧又开始出现高大的行道树白杨 , 车行路上就似穿越在一个无尽的绿色隧道里 。 庄稼地里大片玉米 , 又是熟悉的中原风格 , 间或有大片梦幻般的向日葵地 。 车停杨树阴里 , 沿着坚硬的田埂在晚风中徐徐漫步 , 空气中弥漫田园特有的芬芳气息 。 两侧是下陷半米的田地 , 葵花敛容静默站立 , 静待天明 。 除了我们的脚步踢踏 , 四周寂寂无声 , 虫鸣也无 。 已是薄暮时分 , 灿烂的云霞停留在西边的天际 , 光华万丈 。 乡间之大美 , 在于执着浮华之后偶遇的简寂清宁 。 张掖地处古丝绸之路的中部 , 南有祁连山脉为天然屏障 , 历来声名赫赫 , 他得名于两千年前汉武帝下达给霍去病的西征军令“断匈奴之臂 , 张中国之掖(腋)” , 历史上其重要地理位置从中可见一斑 。 张掖古时又称“甘州“ , 奇伟的边塞风光成就了古往今来几多文人墨客的佳作名篇 , 他们或大义吞云、或淹留羁旅、或感怀不遇、或吊古思乡 , 好比词牌《八声甘州》即可在此溯源 , 据说马可波罗也曾流连甘州十载 。 车从平坦的大马路下来拐进一个小村子 , 沿着村道行驶不久到达了地质公园大门 , 这里分布着百里七彩丹霞山川 。 换乘观光大巴一路深入景区 , 车窗外已是戈壁丘陵地貌 , 下车还需步行景区小道上山观景 。 比起青海 , 甘肃白日的气温翻了一个跟头 , 此时日光刺眼厉辣、空气干燥多尘 。 道路深陷在山峰之下 , 两侧山色暗淡 , 山体荒凉裸露、了无生气 , 只在山脚的深沟里不时长有一丛丛骆驼刺 , 叶片小而密集 , 绿意很是盎然 。 一边忍耐各种不适一边继续脚下被主观拉长了的路途 。 登上一号全景平台举目四望时 , 大片的丹霞山川广袤无遗了——色如渥丹 , 灿若明霞!说是七彩 , 实则你所见过的所有秋季明艳色彩大抵聚于此 。 眼前的山川以大片赤色砂岩为主体 , 晕染出各种深浅不一的近似色 , 再延展出橙红、明黄、浅褐、米白 , 甚而墨绿灰蓝……一层层色带横向堆叠间插 , 以波浪起伏状向纵深处延展 , 高低错落各个不同 , 中间偶有单调的灰黄山包 , 衬得这四季秋山更显不可方物 。 它们因形状被附会命名:七彩峡、七彩塔、七彩屏、七彩练、七彩湖、七彩大扇贝、火海、刀山……二号观景台坐落在高峰顶端 , 山脚有一条干涸的河床 , 上面是一座悬空吊桥 , 栈道漫长蜿蜒 , 想必山顶也是风光无限 。 第三观景台因七彩屏而成为出大片的经典区域 。 那巨大的山体坐东朝西绵延至道路尽头 , 上部陡峭 , 下部被雨水冲刷成几十个彩色小丘呈扇形排开 , 其上的明黄色带尤其跳跃 。 去往四号观景台的途中我站在了换乘车的车前 , 山坳里迎面出现一处青砖建筑 , 两层门楼飞檐朝天 , 原来是《三枪》中的麻子面馆 。 车没有停留 , 匆忙一瞥间见雕花窗框已经褴褛 , 瓦檐上积着厚土 , 墙角因下陷有些开裂 。 热闹散去经年 , 不毛之地徒留空宅一座 , 蓄满过眼云烟 。 四号台观的是刀山和火海 , 那里的山峰更加陡峭、色彩也更绚烂 , 是晨昏或雨天观景的好去处 。 时间又常常会在不经意间摁了快进键 , 太匆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