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解周易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三 )


力解周易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文章插图
,有6处写作
力解周易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文章插图

力解周易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文章插图
,“千”乃从“身”之简化,人与身同 。可见,仁的中古字是
力解周易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文章插图
,在复卦即初九也 。    “以下仁也”,兑为休美,二爻得中,兑为下,必下临亲近初九之仁也,故曰“休复之吉” 。李守力按:初九“无祇悔”,或为“无悔于祇”,祇,地神 。复卦是刚爻交于坤初,为乾天之一阳入于地根,故初九为地祇 。六二“休复”仍与祭神有关,于此可见复卦“闭关”修道“修身”“下仁”之滥觞 。 ○帛书《缪和》:·子曰:“君人者又(有)大德於臣而不求亓(其)報,則□[□](48上)□要,晉齊宋君是也 。臣人者又(有)大德於君[而不]求亓(其)報,[則□□]□,死則子孫无後於[世],(48下)關龍逢、王子比干、五(伍)子[胥、介]子隼(推)是也 。夫君人者又(有)大德於臣而不求亓(其)報,生道也 。臣者[又(有)大德於(49上)君]而不求亓(其)報,死道也 。是故(聖)君求報□而弗得者,死亡
力解周易轻松学《易经》:复卦第二十四

文章插图
(随)[之](49下)矣 。故報不可不求也 。亓(其)在《易》也,《覆(復)》之六二曰:‘休覆(復),吉 。’則此言以□[□]□□[□]也,又[□□□□□](50上)□焉,將何吉之求矣?” 大意:孔子说:“为人君者有大恩德于臣下而不求回报……晋、齐、宋国的国君就是这样 。为人臣的有大恩德于君主而不求回报,则……死后没有子孙存于世,关龙逢、王子比干、伍子胥、介子推就是这样的 。为人君者有大恩德于臣下而不求回报,这是君主的生存之道 。为人臣的有大恩德于君主而不求回报,这是致死之道 。所以圣明的君主必须给有恩德于自己的臣下回报,如果臣下得不到回报,可能有死亡的后果,故回报不可以不求 。在《周易》复卦六二说:‘休复,吉 。’是说臣下要求回报才吉利,如果不求回报,怎么求得吉利呢?”李守力按:帛书《缪和》中,孔子认为复卦六二“休复,吉”是指臣下从君主那里求回报 。按爻象,初九一阳为“天地之心”,生化天地万物 。六二得初九而体现生生之仁,故初九因六二而彰显仁德 。以人事言之,初九为君主,六二为臣下 。臣下不求初九君主回报,则不能体现初九仁德 。故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张栻《南轩易说钩沉》说:“《易》三百八十四爻,未尝言‘仁’,此独言之,夫子盖有深旨 。”《周易》全部卦爻辞,包括《彖》、《象》在内,只在复卦六二爻《小象》处出现有唯一的“仁”字 。那么《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如何阐释“仁”的本质呢?帛书《缪和》的答案是那么的平易、简易,就是领导自己不求下属的回报,但是必须给下属回报 。《老子》第七章说:“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君主效法天地长久之道,不自生,故不求臣下回报;生万物(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曰生),故养育臣下万民(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是为仁道,此仁之本义所在 。 【24.6】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白话】六三:皱着眉头回复,虽有危险,但没有咎害 。象传说:皱着眉头回复,虽有危险,理应没有咎害 。【解读】○频,程颐、朱熹均释为“屡”,然与卦象爻象皆无关联 。频当作“颦”(pín),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考之尤详:“《易》频复,本又作嚬 。王弼、虞翻、侯果皆以频蹙释之 。郑(郑玄)作卑 。陆(陆德明)云音同 。按诸家作频,省下卑 。郑作卑,省上频 。古字同音假借 。则郑作卑为是 。诸家作频,非 。颦本在支韵,不在真韵也 。自各书省为频 。又或作嚬 。又《庄子》及《通俗文》假为颦 。而古音不可复知 。乃又考《易音义》云郑作颦 。幸晁氏(晁说之)《录古周易》,吕氏伯恭(吕祖谦)《古易音训》所据音义皆作卑 。晁云:卑,古文也 。今文作颦 。考古音者得此,真一字千金矣 。”可见,频,当作“颦”(pín),皱眉头 。颦又通矉(pín)(《正字通》) 。矉,《说文》“恨张目也 。”《诗》:“国步斯矉 。”今诗作频 。《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矉其里 。”颦为皱眉头,矉为恨张目,皆与目有关 。而复卦六三爻变卦为离,离为目,故释频为颦为矉于卦象亦符合 。王弼曰:“频,频蹙之貌也 。处下体之终,虽愈于上六之迷,已失复远矣,是以蹙也 。蹙而求复,未至于迷,故虽危无咎也 。”六三阴柔失正,上无应与,也无承比,《系辞传》“三多凶”,故复仁之道艰危,然则处于震卦之终,坤顺之下,动顺之间无咎害也 。“义无咎”,是指不离复卦整体旨义,即使危险,仍然复仁,故无咎 。李士鉁曰:“改过向善,虽危无咎 。《礼记·中庸》曰‘或安而行之’,初之象也;‘或利而行之’,二之象也;‘或勉强而行之’,三之象也 。”《礼记·中庸》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知,即智,本真;行,性起用也,即本善 。复卦下三爻正是回复本真本善之仁道的三个层次:复卦初九因处于天地之心的本位,故“生而知之”、“安而行之”;六二亲近仁者,是“学而知之”、“利而行之”;六三皱着眉头回复仁道,是“困而知之”、“勉强而行之” 。古圣制器尚象,将复卦凝缩于方尊,“复”或“復”的古文字都有“方尊”的形象,《周易》复卦初至三的爻辞与商周方尊的足部、腹部、颈部所代表的地、人、天三才相对应: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祇”字皆不知其所以然,实际初九对应方鼎的足部,足部代表地,祇为地神;六二“休复,吉”,“休”字古来难解,休从人,对应方鼎的腹部代表人;六三“频复,厉,无咎”,“频”字众说不一,频从頁(頭),对应方鼎颈部(头部)代表天 。《周易·系辞下》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圣人制作礼器将“道”与“器”统一于一体,“器以载道”,“道由器传”,这就是《周易·系辞传》所说的“易有圣人之道……以制器者尚其象”的见证 。圣人制作礼器时把天地人之道融入其中,以此教化天子、公卿、诸侯、大夫、士这些管理天下国家的贵族君子 。礼器因其图案形象直观,比竹简上的《尚书》《礼记》文字更容易起到熏陶作用 。但是后来由于“礼崩乐坏”,礼器成为贵族财富的象征,逐渐失去了其礼教性质 。故孔子叹息:“觚不觚,觚哉!觚哉!”觚(gū),韩婴《诗说》云“二升曰觚 。觚,寡也,饮当寡少”,觚器上圆下方,中部下部与方尊相似有扉棱凸出(有角有棱即是讲规矩),后人制作觚器时不仅把棱角去掉,而且增大了觚器的容量,于是觚器教化的作用就丧失了,孔子借此感叹整个礼法的崩坏 。方尊礼器的含义是要遵守天地人之道,“复”或“復”字古文本义即是要人遵照方尊蕴藏的含义而行,尊,遵守也 。圣人制《礼记》之书契,“文以载道”也,圣人制礼器,“器以载道”也 。故《礼记·中庸》与商周方尊都蕴含了复卦的真义 。 【24.7】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白话】六四:走在行列中间独自回复 。象传说:走在行列中间独自回复,因为信从大道 。【解读】○中行:《周易》之“中”多指二五之中,此处乃是指二至上五个柔爻之中也 。○独复:群阴之中,唯独六四与初九应与,故曰“独复”,(此与剥卦六三类似,“失上下也”也是“独”),初九为仁道,故曰“以从道也” 。○老子曰:“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六四归根即是复命,命即初九之天命,《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复命即率性,率性即道,故曰“以从道也” 。 【24.8】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白话】六五:敦厚的回复,没有悔恨 。象传说:敦厚的回复没有悔恨,守中以自我反省 。【解读】○敦,厚也,坤之德也 。六五柔居尊位,居坤之中,故敦厚守中自我反省,以复归仁道,故虽其失位无应,亦无所悔恨 。自考,谓自我省察 。○敦,楚简《周易》作上亯下羊(亯/羊),读chún或dūn,亯xiǎng,古同享 。(亯/羊)读chún通淳、纯,纯朴、淳朴之义 。“敦”字的金文、篆体左为上亯下羊(亯/羊)右为攴,楷书简化为左享右攵 。楷体中“攴”部的字,大多数以“攵”部呈现 。 【24.9】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白话】上六:回复迷失,有凶险,有外忧内患;要是用于行军作战,最终会大败;要是用于治理国家,君主有凶祸;以至于十年之内不能再振兴 。象传说:象传说:回复迷失有凶险,是因为违反了君主之道 。【解读】○灾眚:灾,外来的伤害 。眚(shěng),眼睛生翳,引申为自作的过失 。○上六爻辞共四句,表面上很像卜辞的大杂烩,实为周公依次以爻象、卦象、象数而“观象系辞”,字里行间完全是秩序井然,世之大儒多误解矣!1.迷复,凶,有灾眚:此爻象也 。上六阴爻居复卦之极,下无所应,上无所承,故迷入歧途,背离复仁之道,下无所应故内忧为眚,上无所承故外患为灾 。2.用行师,终有大败:此上六爻变卦之大象 。上六动,复之颐也,颐为大离,离为戈兵;又坤为众,《序卦传》“师者,众也”,故为师,故曰“行师” 。“终有大败”仍由爻象得出(与上同) 。3.以其国,君凶:此本卦之象与反象 。坤为国为邑,故曰“其国” 。坤反乾,乾为君,坤取反义为“反君道也”,故曰“君凶” 。4.至于十年不克征:四至上为坤卦 。于省吾释“坤为十”,坤十乃是音训,甲骨文“十”作“丨”,丨(gǔn),《说文》“上下通也”,《集韵》“古本切,读若衮 。象数之纵也 。”丨与昆,上古音都是文部见母;坤,上古音文部溪母,二者音近义通,故“坤为十” 。《周易》卦爻辞之“十”皆是坤象,如:水雷屯卦六二“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二至四坤卦 。山雷颐卦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二至四坤卦 。山泽损卦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三至五坤卦 。风雷益卦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 。”二至四坤卦 。○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复卦为冬至一阳复始之象,如前引《白虎通·诛伐》:“冬至,所以休兵不举事……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静…”,帛书《周易·缪和》篇“不克征,义不达也 。”其意义相近 。○ 【游吉解读复卦上六】《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前545年,时孔子七岁)郑简公派游吉(子大叔)出使楚国,楚康王恃大国霸主位尊,拒不接见,要郑简公亲赴聘问 。游吉只好回国复命,他跟上卿子展说:“楚子将死矣!不修其政德而贪昧于诸侯,以逞其愿,欲久得乎?《周易》有之,在复之颐,曰:‘迷复凶 。’其楚子之谓乎!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君其往也!送葬而归,以快楚心 。言楚子必死,君往当送其葬 。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 。”这是晋楚鄢陵之战以后的事 。(公元前546年)第二次向戌弭兵会盟,向戌弭兵的结果是晋楚平分霸权,楚康王与晋定公一起轻松地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中原霸主 。会盟次年公元前545年楚康王竟然想叫郑国的国君到楚国聘问拜见楚王,这完全违背《周礼》和复卦的归仁之道,而复卦自《归藏》到《周易》都是楚王忌讳的卦 。因此游吉大胆预言“楚子将死矣”,他认为“迷复凶”是针对楚王:“其楚子之谓乎!”,游吉似乎知晓复卦上六《小象传》“迷复之凶,反君道也”,并解释“迷复之凶”说:“欲复其愿而弃其本,复归无所,是谓迷复,能无凶乎?”,“弃其本,复归无所”是指上六远离初九,又无应与 。因此游吉当知晓《彖传》《象传》的体例 。这一年孔子七虚岁,可见《彖传》《象传》早已有之,孔子晚年仅是做了编辑整理而已 。《周易》复卦上六爻云:“迷复,凶,有灾眚 。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是《易》有十年之语,故游吉期之以十年(“楚不几十年,未能恤诸侯也”,《尔雅》“几,近也 。”) 。公元前538年楚灵王会诸侯于申,欲为霸主,而另一霸主晋国没有参加,鲁国、卫国也没来,楚国冷了场,这时距公元前546年会盟有八年 。当时郑国大夫裨灶以天文星占得出与游吉相同的预言:“今兹周王及楚子皆将死 。岁弃其次,而旅于明年之次,以害鸟帑 。周、楚恶之 。”果然在这一年(前545年)周灵王与楚康王都去世了 。 【复卦总结】 陈梦雷曰:全彖以阳刚来反,理势必亨 。又震动坤顺,所往皆利 。天地以生物为心,天地之一阳初动,犹人善念之萌,圣人所最重 。此全彖之大旨也 。六爻以初爻为主,故凡有得于初阳者吉,无则否 。二比初曰下仁,四应初曰从道,此皆得于阳者也 。余三皆无得于阳者 。独五以得中而无悔 。三不中则频失频复而厉 。上则去初最远,居卦之穷,迷而不复,宜其凶也 。此六爻之大略也 。李守力按:复卦初九天心为卦主,在人为修身成道,念头虽有出入而不离道,故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不远复,即卦辞“出入无疾”也 。六二下比初九,与道亲近而得仁休美,故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与初九无应与,故“厉”;六三变卦为离,亲比二四仁者而得无咎 。六四下应初九,与道相应而从道立中,故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中,得五柔爻之中 。六五得中自考,仅得无悔 。上六居卦之穷,无应无比,故凶;即使变卦为艮,亲比六五,六五非吉爻,仍不得辅助之,只得修养生息十年之久,此亦《大象传》与《白虎通》闭关休兵之诫也 。 【《左传》晋败楚鄢陵筮例与秦简《归藏》复卦的关系】《左传·成公十六年》(前575年):六月,晋、楚遇于鄢陵……公筮之,史曰:‘吉 。其卦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 。’国蹙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吕锜梦射月,中之,退入于泥 。占之,曰:“姬姓,日也 。异姓,月也,必楚王也 。射而中之,退入于泥,亦必死矣 。”及战,射共王,中目 。王召养由基,与之两矢,使射吕锜,中项,伏弢 。以一矢复命 。【大意】六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 。……晋厉公占筮 。史官说:“吉祥 。筮得《复》卦,卦辞说:‘南方的国家局促,射它的国王,箭头中目 。’国家局促,国王受伤,不失败,还等待什么?”晋厉公听从了 。……吕锜梦见自己射月亮,射中,自己却退进了泥塘里 。占卜,说:“姬姓,是太阳;异姓,是月亮,这一定是楚共王了 。射中了他,自己又退进泥里,就一定会战死 。”等到作战时,吕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 。楚王召唤养由基,给他两支箭,让他射吕锜 。结果射中吕锜的脖子,伏在弓套上死了 。养由基拿了剩下的一支向楚共王复命 。【集注】杜预注:“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 。”此卜者辞也 。复,阳长之卦 。阳气起子,南行推阴,故曰南国蹙也 。南国势蹙,离受其咎 。离为诸侯,又为目,阳气激南,飞矢之象 。故曰:“射其元王,中厥目 。”孔颖达[疏]正义曰:此实筮也,而言卜者,卜筮通言耳 。此既不用《周易》,而别为之辞,盖卜筮之书,更有此类,筮者据而言耳 。服虔以为阳气触地射出,为射之象,杜以阳气激南,为飞矢之象,二者无所依凭,各以意说,得失终于无验,是非无以可明 。今以杜言离为诸侯者,案《礼器》云:“大明生于东,君西酌牺象 。”郑玄云:“象日出东方而西行也 。”《诗·邶·柏舟》郑笺云:“日,君象也 。”《说卦》:“离为日 。”故为诸侯 。【解读】震为射:解卦上六爻辞“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小过卦六五爻辞“公弋取彼在穴”,弋,缴射也 。上卦为震,震为射也 。复卦上坤,按《连山》《易本命》取象,乾为日,坤为月 。复卦上坤为月,下震为射,故吕锜梦射月 。乾为日为君,周天子姬姓,晋国亦姬姓 。坤为月,必异姓楚王也 。离得坤中爻,故可借用离象(坤为腹,离为大腹,此借象之证),此处使用借象要结合复卦冬至这一天太阳南至而返北的背景 。《玉烛宝典》卷五引《归藏易》:“离处彼南方,与日月同鄕 。”(可能是《归藏·齐母经》)坤卦借离象,离为南为目,故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 。那为什么吕锜梦到“射而中之”,又自己“退入于泥,亦必死矣”?盖复卦有反复之义也 。卜筮乃“感而遂通”,吕锜之梦亦“感而遂通”,故象如一 。这段卦辞不见于《周易》,取象兼用古卦象,可能出自当时流传的《连山》《归藏》或其它筮书,而与《归藏》歌谣式繇辞非常接近 。秦简《归藏》:复曰:昔者陼王卜复白雉……李守力按:陼(zhǔ)王,陼与楚音近(陼鱼部章纽,楚鱼部初纽),故陼王即楚王,泛指南国 。白雉就是白色的野鸡 。白雉是南方诸侯进献中原朝廷的珍贵贡品 。《后汉书》:“交趾之南,有越裳国,周公居摄,越裳重译而献白雉 。”《竹书纪年》:“献白雉于周公 。”《竹书纪年》:“昭王之季,荆人卑词致于王曰:愿献白雉 。昭王信之而巡,遂遇害……献白雉正南巡事 。”屈原《天问》:“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维何,逢彼白雉?”《东观汉记》:“章帝元和元年日,南献白雉、白犀 。”晋·葛洪《抱朴子》:“白雉有种,南越尤多 。”陼王即南国,白雉也象征南国,秦简《归藏·复卦》与《左传》复卦卦辞属于同一母题 。卦辞“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只有按《复卦·大象传》“至日闭关”才能解释通 。复卦为冬至,冬至日南至而北返,故曰“南国蹙” 。《大象传》为《连山易》遗存,《归藏》多沿袭《连山》,故该卦辞是《连山》《归藏》的通用卦辞 。陼王即南国楚王,而且“雉”、“南国”、“目”、“射”都是离卦的象,《说卦传》离为日、为目、为南方、为雉、为戈兵 。秦简《归藏》复卦“昔者陼王卜复白雉……”与“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关系密切 。《周易》复卦上六爻辞:“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显然与古《易》有继承关系 。眚,本义为眼睛生翳,似与“中厥目”有关,“以其国,君凶”似与“南国蹙,射其元王”有关 。晋国史官和郑国游吉用复卦推断楚国命运,很可能是基于《连山》《归藏》复卦以南国为主题的传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