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陕西风情文化是华夏之根?( 二 )


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都肯定了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母亲是华胥氏,且两兄妹最后结为夫妻 。若果真如此,那么这里的华胥即应为“华胥国”最后一位母系氏族时代的首领,这里的女娲即为“华胥国”父系氏族时代的第一位王后,伏羲氏自然即为“华胥国”父系氏族时代的第一位首领 。中华民族从远古漫长的母系氏族时代,由此完成了向父系氏族时代过渡的转变 。
那么,这个“华胥国”的中心位置究竟在哪里?疆域范围又有多大呢?河南省淮阳县出版的《淮阳名胜》一书中指出:“古时候我国西北的华胥氏之国,是华胥氏居住的地方 。”《陕西通志》也记载:“羲母(华胥氏)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里” 。《蓝田县志》中说:“蓝田县内有华胥陵,是称‘三皇故居’”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记载:“华胥氏之国在合州之西,台州之北,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 。东晋王嘉《拾遗记》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州,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
看来,不同地方和不同时期的文献,都把女娲伏羲的老家“华胥国”的位置,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这就是渭河流域的“华胥之州”蓝田 。考古发现已经证明,陕西蓝田地区有130多万年人类活动的历史,是人类生息繁衍的摇篮 。在该县华胥镇附近,发现旧石器遗址数十处之多,新石器人类遗址20多处,这些都证明华胥镇一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位于华胥镇孟岩村的“华胥陵”,相传是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氏的陵冢 。据现代科学考证,蓝田附近的不少村落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着古华胥氏部落的印痕,能够印证遗址 。今华胥镇红河下游有娲氏村,而红河在史书上被称为女娲沟 。白鹿原上李华村的原名就是女娲村 。在孟岩村附近有一个叫拾旗寨的村子,村中人大多相信自己是古时祭祀仪仗队成员的后代 。著名学者石兴邦、刘士莪、任本命等人曾应邀亲赴蓝田,从人类学、考古学、民俗学等不同角度,对母系氏族的起源、华胥氏族团的生成、历史的沿袭及现存遗迹与历史传说记载的对照进行考证后认为,从伏羲诞生前到炎黄出现时存在的“华胥古国”相当于仰韶文化的中晚期,约为公元前4600-2700年,地域主要为甘肃西部、陕西渭河流域及黄河流域之一段 。
伏羲之母国“华胥国”
在黄帝梦游华胥国的传说中,则透露了更多的关于母系氏族时代,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些基本情况 。《列子》中说,黄帝梦游华胥国,华胥之人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好 。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所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所利害,表明在母系氏族原始共产社会,部落成员间人人平等,没有私人占有的嗜好 。传说黄帝在吸收了华胥国的一些治国经验后,经过二十八年的治理,达到了天下大治 。据有关资料记载,伏羲和女娲出生时就在现在的华胥镇宋家村后半坡上的窑洞中,因而该窑称之为“华胥窑” 。窑中有一通道,直通华胥沟,在宋家村口还有“毓仙桥”、“毓圣桥”,相传是华胥氏在妊娠伏羲和女娲时所走过的桥梁 。宋家村至今还保存着一块有关记载“三皇”功绩的石碑,碑的中间刻有“古华胥国”四个字,左右两边分别是“伏羲肇娠,皇帝梦游”八个字 。
华胥氏族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文字初具雏形,语言以“华”音为基,华代表一起美丽(繁盛)的事物,古作“光华”解 。燧人氏崇拜太阳与火,因此称“华”,如火华 。由于花果瓜菜有艳丽的“光华”,故又以华称瓜果,如树华,甲骨文的“华”字,就是一株挂着果实的花树 。上古汉藏人可能都把“人”叫做“夏”,殷墟甲骨文里的“夏”字就是一个“人”字 。《越绝书·吴内传》载:“越人谓人铩(夏)也” 。至今,壮侗(百越)还把“人”叫做“铩”,闽语也把“人”叫“铩”(“夏”) 。学者顾实先生在《华夏考源》中说过“胥”、“雅”、“夏”等古字相通,华胥就是华夏,即“来自于华胥国的人”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