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方的性善论
1、来源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一种人性论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 。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
典故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
【你认为,人性都包括什么?】《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 《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
孟子对于性善论的最用力的论证,是通过人的心理活动来证明的 。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验证 。既然这种心理活动是普遍的,因此性善就是有根据的,是出于人的本性、天性的,孟子称之为“良知”、“良能” 。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 。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为五种,即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以上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性善论 。
2、特征
A、“善”是一种价值或更精确的说是一种价值体系
“性善论”中的“善”可分为三个层次,“‘善’首先指的是仁、义、礼、智诸德行和符合它们的德行 。其次,‘善’指的是人的优秀性 。最后,‘善’指的是一种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 。第一层是基础,仁义道德是唯一的“善”,其他的“善”只能是对它的引申、补充 。第二层内涵是对第一层的补充,仁义礼智之所以谓“善”,是由于它是人类的优秀性和应具德性 。由于它,人才与禽兽动物区别开来 。第三层是对前两层的引申拓展,道德之所以是善,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利益,满足人们的需要 。
B、强调尽心知性
“性善论”强调人的本性存在先验的善的同时,认为人有不善的原因即外部环境和自身主观愿望的影响 。为了能使人的善性得到保存和发展,“性善论”强调道德修养,存心养性,“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道德修养从良心、善端开始,向着仁义礼智诸善德和君子圣人的人格这一目标迈进 。尽心知性,存心养性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方法 。
C、强化宗法伦理观念
儒家最早的典籍中就出现了宗法伦理思想 。孔子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关系被认为是统治中不可缺少的“大伦” 。孟子继承了这一思想,把君臣父子关系依然看作是最根本的二伦,并进一步提出了“人伦”的概念 。孟子认为“人伦”是人的本性,是人与禽兽相区别的本质特征,“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性善论”强化了孔子的宗法理论,说明了人之所以成为人和人的价值所在 。后来,视人伦为人的本性的思想被宋理学吸收,完善为封建的伦理纲常思想 。
二、西方的性恶论
“性恶论”是在西方文化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主流思潮 。以奥古斯丁、路德、加尔文的观点为代表的西方性恶论,都把人的欲望说成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必须加以限制和改造 。这种性恶论思想对西方的政治、经济、法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编下厨教你做明目萝卜汤
- 男人就爱你这样挑逗他 三招让他对你深深着迷
- 单身太久是因为你太过聪明?高智商很难谈恋爱的原因
- 从八字看你创业适合合资还是独资
- 怕老婆男人的面相
- 如何从手相看你的命运怎样
- 大师教你别墅的风水怎么看
- 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穿上它美美地拍一组照片吧 这样的傣族服饰搭配,你十分喜欢呢?
- 武汉男公厕出现女保洁,男网友:吓得提着裤子就跑出来了,你怎么看?
- 辣椒面里面加入碱会不会更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