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一( 三 )


《周易·繫辭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
《道德经》 我们看到,传到今天的《周易》中,描述了以太极为起源的一连串变化:“太极→天两仪→四象→八卦”;《道德经》中,描述以“道”为源头的化生万物 。不难发现这两串句子也都采用了“太一生水”那种描述变化的句式,也许“太极”是脱胎于“太一”并流传后世的另一个“孩子” 。 所以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 。在西周甚至更早的时候,中国有一种原始的宇宙观,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太一”化生而来的,《太一生水》记载的就是这种原始的宇宙观 。这种原始的宇宙观一方面演变成了《周易》、《道德经》里关于“变化”的一系列语句,“太一”作为宇宙起源这样的抽象概念,以“太极”“道”的名字流传至今 。另外一方面,“太一”这至高的形象,在人们的脑海中凭空生出人格、长出人脸,变成“太一神”,并且演变成了中国神话中代代相传的天、天神、老天、老天爷、昊天大帝,在各种官方祭祀中享用最高规格的供品 。“太一”在流传中分为两部分(毫无人格的一部分和完全人格化的一部分),倒确实是印证了它本身会发展、会变化 。  《太一生水》在今天 《太一生水》文本的其他内容在后世文献中也能找到相似的语句 。比如那句“天道贵弱,削成者以益生者 。伐于强,责于坚,以辅柔弱 。”容易让我想起《道德经》里关于天道人道的论述 。《道德经》像是“下,土也,而谓之地;上,气也,而谓之天”,会让我想到《春秋繁露》中的“天气上,地气下,人气在其间” 。像是“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卑以柔”,会让我想起《淮南子》中的“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又像是“周而又始”、“一缺一盈”这种字眼,会让我想到成语“周而复始”“盈虚有数” 。 因此即便《太一生水》在历史上已经失传了几千年,但是它的思想和词句散布在中国古代文献的角角落落,并且经受住荏苒时光,流传到了今天,实在是让我感慨 。 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 天之所不能杀,地之所不能埋” 。我当然知道它的本来意思是“世间规律不会因为任何力量而改变”,不过它激烈的表达方式还是让我一下子回想起第一次读到《悟空传》的那一天,让我想到《悟空传》里的经典台词“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还有那句“ 若天压我,劈开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我也不知道今何在经历了什么让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但是很明显,他的呐喊确实很震撼人心 。 和《悟空传》里强烈的“人的宣言”不一样,《太一生水》确实没怎么提到人在宇宙天地中间有什么特殊的地位,它还是比较多地在说人要“认识规律”“顺应规律” 。从《太一生水》的“无视人”,到《道德经》的“批评人”,到后世将“天地人”并列为三才,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契机,让古代中国人更加迫切地想要向宇宙发出自己作为人的那一声“呐喊” 。Empire CMS,phome.net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