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母亲烧三七女儿需要准备什么,老人烧三七准备贡品

国人重生死, 对待死亡, 豁达而浪漫 。 过去被视为封建迷信的纸扎, 在法国成了艺术 。 很多人甚至从生前就开始做寿衣、备棺材, 准备身后物 。 在豫西, 人们出殡哭丧处处是讲究, 就连戴孝帽也有很多规矩 。 祖先们以浪漫无羁的想象力, 创造出一个神奇冥界!

丽鹿 | 文


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村中谁家办丧事, 对于孩子们来说, 真像过节一样热闹 。


01
响器班子演练得钻到自家红薯窖里面

?最值得围观的, 还不是焚烧纸扎, 当属听响器班子吹奏哀乐 。 ??

响器班子通常有五六个人组成 。 葬礼主家在大门口放张八仙桌, 四边摆几个长条木板凳, 响器班子围坐桌边, 吹笙吹唢呐的人, 腮帮子一吸一鼓像气肚子蛤蟆那样, 还有拉胡琴、敲梆子的、一手拿一个锅盖样的铜磬拍打节奏的……

他们被村民统称为“吹鼓手” 。 ??

破旧的八仙桌上, 摆放着竹茶壶、大茶碗、一两盒烟或一盘糖果瓜子花生, 供吹奏间隙润嗓加油 。 ?

别看这些民间乐手, 这一刻貌似风光, 其实从前地位卑微 。 村民骂人时爱刻薄地说“王八戏子鳖吹手” 。 平日他们演练都得钻到自家红薯窖里面 。

死者出殡时, 响器班子走在最前头, 后面跟着端老盆、扛柳幡、抬棺材的等等 。


02


长子端老盆, 长门长孙扛柳幡
送殡时还需要一只引魂公鸡抱在怀

豫西民俗中, 长子负责端老盆 。 老盆是一个普通瓦盆, 瓦盆上面需儿女们用铁钉钻拧出一个个的小窟窿, 扎的眼儿越多越好, 好让亡灵在阴间不必遭受被灌污水的酷刑 。 ?

追根溯源, 这种礼仪应是古人节约用水观念的体现 。

记得小时候家里水缸中的水, 都是大人从村头井里一桶桶拔出来, 再用扁担吃力挑回, 所以洗脸洗衣时, 舀到盆里的水越少越好, 如果不小心泼洒出来或用水浪费, 大人就会骂:“豁那么多水, 当心将来到了阴间喝得污水多 。 ”

扛柳幡的人, 只能是长门长孙 。

所谓柳幡, 就是折取一支柳枝, 枝梢上挂满长长的白纸条, 像藏传佛教里的经幡一样, 出殡时由长孙扛在肩上, 到墓地埋葬好死者后, 将柳幡插在坟头, 待日后柳树成活, 荫蔽墓地 。 ?

扛柳幡俗称扛大旗 。 从前在农村, 有没有孙子扛大旗, 是一个人生前最在意的大事 。 ?

我的三伯是生产队长, 在村里很有威望 。 ?

三伯有两个儿子, 结婚后生了好几个孙女 。 但三伯整天闷闷不乐, 别人问他有啥不称心的, 他总是说:“还不是没个扛大旗的人 。 ”

后来, 三伯终于盼来了孙子, 他高兴得走路都是一溜梆子戏唱着, 邻居问:“三哥今儿咋镇高兴咧?”他笑着说:“终于有人给我扛大旗啦!”??

棺材从村里运往村外墓地时, 不能用车拉, 需用木棍和麻绳捆绑架起, 由几个青壮劳力抬着去 。 沿途要抛撒纸钱、放鞭炮, 出村口时还要放下停留一会, 举行个类似告别的仪式 。

一路走着还有人负责扔打狗饼, 打狗饼是由家里女人和面擀饼烙熟, 还有一个人, 负责将一只引魂公鸡抱在怀里, 跟随送殡队伍走到墓坑前杀死 。


03


哭丧有很多形式
哭灵人成了一种职业

棺材后面跟着一群抬纸扎、举花圈的人, 花花绿绿、红红白白地煞是招眼 。 再后面是一群披麻戴孝的男女老少, 手里拿着长约三尺的棉花棵子, 上面裹粘着剪成流苏穗子的白纸条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