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模活样打一生肖,生搬硬套打一生肖( 二 )


陵区的选择和陵址的分布是陵址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 陵址的布局原则与王朝的政治文化取向密切相关 。 当然 , 这两个问题我是回避不了的 。 关于陵墓遗址的分布 , 学者们首先考虑的是赵穆是否的问题 。 关于昭穆制度 , 多年来对昭穆制度的误解 , 以及宗庙与陵中昭穆仪式的异同 , 导致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 , 其解释的内在逻辑是矛盾的、矛盾的 。 为了检验我的结论 , 我在汉宋时期进行了观察 , 发现其核心在汉宋之间保持不变 。 如何在看似毫无疑问的地方起疑 , 如何把常识性知识变成问题 。 我以为这是我学习这门学科最大的收获 。
硕士毕业后 , 考虑到唐墓资料是我最熟悉的知识 , 又有了一些心得 , 我花了近十年的时间琢磨这些资料 , 希望在写作中综合当时所学所想 , 探索出一种更适合自己的语言 。 现在回想起来 , 这十年的冥想对我来说是值得的 。
关中唐陵秩序图
当你研究唐代帝王陵墓和贵族官僚的墓葬相关问题时 , 你注意到时间段有上有下 。 在你看来 , 隋唐丧葬文化有哪些突出的特点?你认为在具体研究中有哪些因素值得特别关注?
沈:中国考古学对墓葬的断代考古或专题研究 , 主要以分区、分期为主 , 分别或综合从墓葬形制、规模、壁画、随葬品等方面构建其等级体系 。 唐代墓葬考古也不例外 。 但相比较而言 , 唐墓的等级制度更清晰、更整齐 。 这是由唐帝国的社会特点决定的 。
古墓葬分区分期的基本框架早已由资深学者构建 。 在大量新的考古材料发表后 , 这个框架被试图重建 , 但经过检验证明是站得住脚的 。 现在它已经成为考古学的基础知识 。 所以 , 现在如果
再重复撰写相同主题的论文 , 学术意义显然不大 。 这是目前历史时期考古学论文选题的一个困局 , 恐怕也是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吧?
关于墓葬区域性特点 , 即区域性研究成果的运用至少可以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
其一 , 墓葬区域性的政治指代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 如 , 河北山东地区以圆形墓构建起一套墓葬等级 , 此与两京地区以方形墓葬构建起来的墓葬等级制度迥异 , 是上述地区人群与两京地区不同政治文化的反映 。 又如 , 唐墓屏风画高士(孝子)与烈女(仕女)内容的分野 , 与墓主性别、身份等级及政治指向的关系 , 等等 。
其二 , 墓葬区域性的异地出现跟移民的关联 , 亦即因为人口移动 , 造成墓葬形制、葬俗或(随葬)器物异地出现的现象 。 这是中古中国墓葬的一个典型现象 。 此类唐墓 , 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河北鸡泽县北关发现的五座唐墓(编号BM1-5) 。 这五座唐墓皆为弧方形单室砖室结构 , 坐北朝南 , 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 。 墓室为二点五米左右见方 , 墓道多竖穴土坑式;甬道为砖券结构 。 这批墓葬采用无棺葬 , 即不见棺椁等葬具 。 发掘者认为北关墓群五座墓葬所在墓地为武周时期的郭进、郭行家族墓地 。 根据郭进(BM1)、郭行(BM4)墓志所载 , 知郭家祖籍太原 , 因第十三代祖凯公任县侯 , 子孙因官而成为广平县(即今鸡泽县)人 。 郭氏家族自到广平县以来 , 世代为官 , 家族兴旺 , 仅曾祖郭曹之后 , 祖孙四代历齐、隋、唐、周四朝而不绝于仕 。 郭家祖籍太原 , 应是该墓地葬制与葬俗呈现出跟太原地区唐墓相同的原因 , 也是郭氏家族的地域认同和族群记忆使然 。 又如 , 四川成都后蜀孟知祥和陵为左中右三室并列的圆形砖室墓 , 这并非巴蜀地区的地方性实践 。 前中后三室是中古中国帝陵的规制 , 和陵是将前中后三室的样式转换成左中右并列的形式 , 亦是帝陵的规制 。 孟知祥字保胤 , 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西南)人 。 和陵采用圆形的墓葬建制正是孟知祥的籍贯使然 。 同样地 , 邺都高唐人(今山东高唐)的冯晖 , 在显德五年(958)修建于陕西彬县的陵寝中也采用了非当地传统的仿木构砖室墓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