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饮食保健要诀有六个

1,夏季宜养心健脾,解暑化湿
中医学认为:“夏属火,其性热,通于心,主长养,暑邪当令 。”是说心在五行中属火,火热之邪最容易损伤心,常导致心病,如有心神不安、心悸失眠、头昏目眩等心神不宁的症状 。
而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夏天汗液大量排泄,不仅会损伤心气,还会导致心阴虚,这样更容易受到暑热邪气的侵犯,所以夏季宜注重养心 。
多吃一些清热解暑的食品,既能清解夏季高温天气带来的暑热,又能清泄身体产生的内热,也可服用辛凉散发或甘寒清暑的中
药,如菊花、薄荷、荷叶、金银花、连翘,以利心火、散暑热 。
夏季的最后一个月即长夏,与脾相应 。这个时候天气闷热,阴雨不断,空气中湿度较重,人比较容易感受湿邪,而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超出了脾胃的适应能力,就会产生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脘腹胀满、四肢不温等寒中洞泄一类的脾病了 。
所以长夏饮食宜清淡,少油腻,少生冷,脾虚的人可以少食多餐,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适当吃些辣椒,增加食欲,帮助消化,抵抗湿邪对脾脏的侵扰 。
也可以服用健脾化湿的中药,如白术、莲子、茯苓、藿香、白豆蔻之类,既健脾胃,又祛暑湿 。
2,夏季饮食要节制
《黄帝内经》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之过,伤其正也 。”
“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食物本来是营养人体的,但是如果饮食不节制,就会适得其反,伤害人体的正气 。
所以一定要节制饮食,三餐规律,饮食有节,这样才能使形体与精神相一致,才能颐养天年 。
饮食节制除了要防止暴饮暴食之外,还要注意三餐的时间及分配 。
早饭要在7点左右,午饭在12点左右,晚饭在18点左右 。俗话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枕上记》中说:“清晨一盘粥,夜饭莫教足 。”《饮膳正要》中说:“晚饭不可多食,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 。”因为晚上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减低,消耗的热量也比白天明显减少,晚饭吃得过多就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使人发胖 。
同时晚饭吃得过饱或过于油腻还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腹胀、消化不良等现象,并影响睡眠,即所谓的“胃不和,卧不安” 。特别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本来就不强,夏季就更差,吃得过饱,难以消化,容易使脾胃受损,导致胃病,正如谚语所说“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
汉代名医张仲景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出“损谷则愈”,即在保持身体基本热量需要的基础上,少吃一点儿,很多病自然就好了 。
我们现代的一些常见病,如糖尿病、痛风、高血脂,与饮食不节制有密切的关系 。古人提出的“损谷则愈”到现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3,夏季饮食宜苦、辛、酸、咸,少甜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何为五味 。所谓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 。
我们每天吃的食品都是由这几种味道组成的,设想一下,如果食物中什么味道都没有,那饮食本身就失去了乐趣,人就会没有食欲 。
当然五味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调味以增进人的食欲,中医论赋予了它更深远的意义 。
按照五行学说的理论,五味与五行、五脏是相对应的,即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
【夏季饮食保健要诀有六个】不同的味有不同的作用
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 。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