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孝感动天
天帝是否感动笔者不知道, 貌似帝尧是被“感动”了, 将两个女儿和江山社稷一并交给了舜 。
且不说事件的真伪, 从考古和对史料的分析来看, 所谓“禅让”子虚乌有, 舜要么是夺权, 要么是早早内定 。 但明面上还是推举有德之人继位的制度, 所以舜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出点什么, 成为社会公认的道德行家 。
当年, 以今人的眼光推测古人的行为也许显得狭促了点, 但传说的确有破绽, 尤其是将那个暴躁缺德的弟弟封为诸侯一事:舜的仁慈是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倒霉诸侯国的子民岂不是要遭殃?怕是给弟弟配合演出的奖励吧!
所谓公器, 哪个时代都不带这么用的 。 相比许由, 帝舜的“演员自我修养”的确差了许多, 至少未能从一而终 。
接前文所言, “二十四孝”人物的出场其实跟社会的推崇点息息相关 。
在上古的以“德”为先的“推选”阶段过后, 夏禹父子建立了家天下, 随之带来的是各个阶层的世袭, 至春秋之前普通民众上升的几乎被锁死 。
春秋松动了社会基础, 而战国持续混乱的升级导致对人才的需求激增, 从而出现了“士”这一阶层, 不管是鸡鸣狗盗之徒还是智囊级人物, 不少都有过当“门客”的经历 。 战国时期没有“二十四孝”人物绝非偶然, 诸如吴起、范雎之类的士人都有过道德上的瑕疵, 但当时都是顾不上这些的 。
何况当时儒家虽然也是显说, 但只是列国装点门面的表面文章, 离深入人心还差得远, 而法家向来只强调手段和刑罚, 管住人即可 。
而秦汉开创的大一统消灭了“士”阶层存在的社会基础, 唯有“习得文与武, 售与帝王家”一条上升途径可取 。 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当官呢?
数据上看, 从两汉(含三国时代)和魏晋是孝子辈出的高峰, 这其实与当时的社会选官制度息息相关 。
其有意称明德者, 必身劝为之驾, 遣诣相国府, 署行义年 。 有而弗言, 觉免 。 年老癃病, 勿遣 。 --《高帝求贤诏》
刘邦看着朝堂上出生义军的草头班子们摇了摇头, 转而要求各地推荐“称明德者”(有美德和美名者)入朝为官, 不得推辞 。 后来演变出一个名为“孝弟力田”的制度, 即将孝悌和耕田出众的两类人选任为官, 到汉武帝时终于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察举制” 。
▲曹操也是孝廉出仕
“察举制”主要分为孝廉、茂才、贤良、方正和文学科等科目, 是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的选官制度 。 孝廉科是基础和海选, 而茂才科更注重被举荐者的能力, 贤良等则是具有特殊才能的人的上升途径 。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以州郡属吏或通晓经书的儒生为举荐对象, 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 。 之所以被后世当做举人的雅称, 是因为二者的身份都意味着当官的资格 。 两汉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 有不少是孝廉出身, 对汉代政治影响很大 。
但事实上, 孝顺肉眼可见, 但廉洁与否就要等当了官才知道了 。 且不管是孝廉还是贤良, 缺乏正规的考核机制而依靠人为推荐的话, 在投机分子眼中都满是空子 。
第一是裙带关系 。 举荐人才的权力掌握在王侯到各级官吏的手中 。 这种政出多门的“官人法”很容易沦为官吏们拉山头的“养士”之举 。
▲三国袁绍所言之“吾家四世三公, 门生故吏遍天下”, 就是靠荐举权打造的派系 。
第二是标准主观 。 以德为先的官吏选任标准是没错, 但这个“孝”和“德”都是一个主观化的问题, 很难成为量化的标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讲真的,“衬衫+阔腿裤”才是今年正确打开方式,简直太美了
- 国际不打小孩日是真的吗 国际不打小孩日需要注意什么
- 怎么能挽回一个男人?托朋友打听他的近况
- 梦见打牌是什么意思 它是好运的征兆吗
- 梦见追打老鼠是什么兆头
- 我应该怎么挽回老公?必要时适度打亲情牌
- 梦见打井是什么意思 它是好运的预兆吗
- 怎么挽回失去的男友?冷静一段时间不要过多的打扰
- 小鹿狗为什么不能打它?小鹿狗知道护主人吗?
- 梦见自己打别人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凶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