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轶博“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

2022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 , 吉祥物雪容融已常驻热搜 , 一颦一笑牵动人心 。 相关商品热销的同时 , 不少网友还上传了“雪容融手绘教程” , 连小朋友们都可以按步骤画出这个生动可爱的形象 , 身体力行参与奥运 。 然而 , 很少有人会想 , 这个看似简单的设计 , 其实和冰墩墩一样 , 是从全球5816件作品中突围而出的 。 为什么是它 , 最终成为了本届冬残奥会的“代言人”?
离开了体育赛事吉祥物“以动物为原型”的惯例 , 吉林艺术学院学生姜宇帆从家乡的红灯笼出发 , 创造出了这个极具中国气质的角色 。 南都、N视频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她的创意也并非“灵光一现” , 其背后有着坚实的数据分析和课程体系作为支撑 。
将这个设计原型发展为最终方案的吉林艺术学院团队 , 此前已多次完成重大设计任务 , 这一次却为了设计这只“小灯笼” , 投入了近300天 , 绘制了10000余张设计草图 , 提交了32套方案 。 为了保密 , 他们一度以“125项目”作为暗号 , 在封闭的公寓内集中打磨设计 。 而当雪容融形象面世之后 , 这群师生仍在持续工作 , 接连打造出2D、2.5D、3D版本的产品和作品 。
雪容融设计团队的成员们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他们希望通过各种衍生设计 , 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形象 , 让它能够持续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爱 , 鼓舞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 团队总负责人郭春方说:“在我的认知中 , 吉祥物能产生如此大的流量是史无前例的 , 我们也希望它们在未来能成为奥运吉祥物中的一个经典故事 。 ”
吴轶博“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
文章图片

模型制作阶段 , 吉林艺术学院的老师们用模型漆手涂纹样 。
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
南都此前报道 , 雪容融的原型设计者是一位出生于1998年的女孩、吉林艺术学院在校生姜宇帆 。 但她究竟是怎么想到“灯笼”的?实际上 , 这个精彩的创意背后 , 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 。
时间回到2018年9月21日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宣讲活动来到吉林艺术学院的那一天 。
该校视觉传达系教授、现任系主任吴轶博告诉南都采访人员 , 在那场宣讲中 ,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就分享了对于历届奥运会吉祥物的数据分析 , 结论是 , 动物原型所占的比例最大 , 他们的统计甚至细化到了某个动物曾经出现了多少次 。
吴轶博“制造”雪容融:设计团队讲述如何用思维导图推出灯笼创意
文章图片

吉林艺术学院雪容融设计团队 。
“对吉祥物设计来说 , 前期的数据分析和调研非常重要 。 ”吴轶博介绍 。
在吉林艺术学院的设计学院 , 曾经专门开设过《吉祥物设计》课程 , 后来经过改革 , 这部分教学内容被并入了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品牌形象设计》大课 , 吴轶博是这门常设课程的任课教师之一 。 在她看来 , 取消专项课程 , 将其纳入项目制、综合性的实践教学 , 是有道理的 , “因为吉祥物不可能独立存在 , 它肯定要为某个主题服务 , 与自身的传播特质紧紧相连 。 我们会告诉学生 , 做一个大型项目之前 , 第一步就是资料收集和研判 。 会让学生做思维导图 , 用逻辑来梳理 , 然后才能把它落地 。 ”
冬奥组委的宣讲之后 , 吉林艺术学院组织学生做了更大范围的统计 , 样本不仅涵盖了1972年设置官方吉祥物以来的历届夏季和冬季奥运会 , 还将亚运会、大运会 , 乃至于文博会的吉祥物都纳入了视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