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从“鸟巢”到“雪飞燕”

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 , 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总设计师 ,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李兴钢亲历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奥运场馆的诞生与成长 。
在成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之前 , 李兴钢在建筑设计圈里已经很有名了 。 不过 , 真正让他“出圈”的还是“鸟巢” 。
2002年 , 著名建筑大师赫尔佐格、德梅隆想要寻求一位熟悉中国文化且有国际视野的合作者 , 共同完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馆的竞赛设计 。 李兴钢从一众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 用他自己的话说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结束的时候 , 感觉自己“翻越了一座世界高峰” , 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 。
在成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总设计师后 , 巨大的压力又如期而至 。
以谦卑面对自然
李兴钢对建筑和环境的思考可以用“胜景几何”4个字来概括 。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体现在建筑设计上 , 就是人工与自然要相互成就 , 通过将自然纳入建筑本体要素之中 , 实现使用者的诗意栖居 。
当这一审美遇上绿色办奥的理念 , 冬奥会延庆赛区“山林场馆 , 生态冬奥”的设想就诞生了 。 “山林场馆”意味着低调消隐的建筑哲学 , 将场馆巧妙“镶嵌”在自然山林环境中 , 实现建筑景观与绿水青山的有机融合;“生态冬奥”则要求场馆建设运行、赛事举办等必须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 , 从而保存、保护好相关的人文、生态、环境资源 。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就是这一设计思路的典型代表 。 与国内外滑雪中心山顶缆车站的传统设计理念不同 , 李兴钢并没有把高山滑雪的出发建筑设置在山巅之上 , 而是选择在与山顶齐平的避风之处 。
“把房子嵌在山顶下面 , 是一个天然的避风做法 。 这样建筑就可以‘自我保护’ , 而且保温效果也更好 。 ”李兴钢说 , 相比于让建筑“凌驾”于山顶上 , 他更喜欢这种设计 。 “你看我们中国那些山水画中 , 亭台楼阁很少被安排在山顶上 , 都是在次高峰的位置 , 或者依山而建 。 这种构图既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的谦卑姿态 , 也是一种巧妙的生存智慧 。 ”
“2017年刚开始做延庆赛区设计的时候 , 我画了一幅草图 , 特意用了‘立轴山水画’的构图 。 今天来看 , 这幅草图已经变成了呈现于大家眼前的实景——一幅大型实地山水立体画卷 。 我们希望建筑的位置合适、合宜 , 而且不抢夺、不破坏整个山水环境的风采 。 点缀在山水之间是最好的 。 ”李兴钢说 。
以冷静面对困难
作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三大赛区之一 , 延庆赛区核心区位于北京市延庆区燕山山脉军都山以南的海陀山区域 。 这里山高林密、谷地幽深、地形复杂 。 在这个建设用地极为狭促的地方 , 要集中建设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以及大量配套设施 , 难度可想而知 。
更难的是 , 在如此严苛的约束条件下 , 还要实现延庆赛区的总体规划设计理念——“山林场馆 , 生态冬奥” 。 而且 , 这种依托于重大赛事活动的特殊场馆建筑群 , 与大部分建筑师更熟悉的城市单体运动场馆设计要求截然不同 , 怎么办?
“困难太多 , 确实容易抓狂 。 ”李兴钢说 , “但‘抓狂’一会儿就行了 , 还得赶紧冷静下来努力思考 。 ”经过一次次讨论 , 设计团队创新推出了“以设计带需求、以场馆带规划、以科研带工程”的工作方式 , 针对特定技术问题开展设计研发工作 , 解决工程难题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