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以安藤忠雄为代表的日式混凝土建筑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近日 , 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世界巡回展在中国上海和北京陆续开展 , 引发了一波观展热潮 。 钢筋混凝土建筑和木质结构建筑是两种安藤忠雄尤为擅长的建筑类型 。 某种程度上 , 日式混凝土建筑的特征 , 正代表了安藤忠雄本人的设计风格:既“日本” , 又“国际” 。
钢筋混凝土这种平平无奇、随处可见的建筑材料 , 却拥有大量自相矛盾的特性:混凝土的原料全部来自“自然” , 混凝土的建筑却被看作“人工”;刚刚落成的混凝土建筑表面粗糙 , 一点也不显得“新” , 久经使用的混凝土建筑不会长出青苔也不会增加纹理 , 又不显得“旧”;它使用方便、造价低廉 , 因此被用于建造最低贱的贫民窟 , 同时它又庄严肃穆、经久耐用 , 因此被用于建造最崇高的大教堂……
正因为混凝土如此微妙的矛盾 , 一些建筑设计师对其避而远之 , 另一些建筑师则对它爱不释手 。 以安藤忠雄、丹下健三、安东丰雄为代表的一系列日本设计师 , 正属于后者 。
他们在混凝土这种建筑材料中 , 找到了最具日本传统特色的木材的特质 ,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同于欧美和南美国家的“日式混凝土“建筑风格 。
原作者丨[英]阿德里安·福蒂
摘编丨肖舒妍
《混凝土:一部文化史》 , 作者:[英]阿德里安·福蒂 , 译者:尚晋 , 版本:商务印书馆 , 2021年7月
以下内容和图片经出版社授权摘自《混凝土:一部文化史》一书 。 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 较原文略有删节修改 。

日式以安藤忠雄为代表的日式混凝土建筑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六甲山集合住宅 , 神户 , 1983年 , 建筑师安藤忠雄 。 水平梁多余的大尺寸与柱子相同 , 有悖于结构理性主义者的认知 。
在安藤忠雄的作品中有某些独特的日本特征——比如神户的六甲山集合住宅或大阪的光之教堂——其中一些与混凝土有关 。 相比于巴西的实例 , 安藤的作品十分厚重 , 而且看上去构件中有多余的材料 。 六甲山集合住宅顶部柱子上的横梁与支撑它的柱子是同样的尺寸 , 而从结构上看并不需要同样的厚度;安藤建筑中的每个地方似乎都有多余的混凝土 。 完成面精细至极 , 均匀平滑非同一般 , 几乎没有气泡_而这与巴西混凝土截然相反 。 倒角是不存在的 , 那样做本可以大大简化浇筑过程 , 但棱角极其分明 , 而且是由模板直接成形的 , 上面既没有破损也没有任何修补的痕迹 。 所有这些效果都是施工中细致入微的结果:混凝土的光滑一部分出自精心制备的模板 , 一部分是在浇灌混凝土时用木槌反复捶打模板形成的 。 这是为了促进混凝土的流动、排出气泡 。 模板拆除后再将表面磨光、上釉 。 尖锐的角部是在模板的连接处铺报纸形成的 , 这样就会吸出湿气 , 提高该处的水泥密度 。
这些做法和其他特征赋予了安藤混凝土完美主义、“日本式”的美名 。 但同时 , 安藤是一位在许多国家都有建成作品的国际建筑师 。 得州沃思堡(Fort Worth)的安藤建筑依然是“日本混凝土”吗 , 还是“美国的”?如历史学家肯·小岛(Ken Oshima)所说 , 安藤的作品“体现出混凝土的国际/地区辩证特性” 。

日式以安藤忠雄为代表的日式混凝土建筑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文章图片

(左)光之教堂 , 茨木市 , 大阪 , 1989年 , 建筑师安藤忠雄 。
(右)光之教堂 , 茨木市 , 细部 。 鲜明的尖角(通过在模板角部连接处铺报纸 , 吸出混凝土湿气形成) , 平整的表面和完成面的细微光泽是安藤混凝土的特色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