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当代摄影诸向——关于当代摄影趋向的思考与讨论( 三 )


那么摄影师要有很强大的能力 , 他要体会到这个时代和过去那个时代不同的点 , 同时要用艺术的方式或思维的方式去抽象 。 对于当代摄影而言 , 每个摄影师 , 都应努力逆流而上 , 而不是随波逐流;当逆流 , 或从整体中跳脱出来 , 同时还进行总结和提炼 , 才能更好地成为真正的当代摄影 。

影像当代摄影诸向——关于当代摄影趋向的思考与讨论
文章图片

Jeff Wall , Picture for Women , 1979

影像当代摄影诸向——关于当代摄影趋向的思考与讨论
文章图片

Wolfgang Tillmans , Suzanne&Lutz , 1993
孙昊德:当我们关注到了一种建筑视觉转变的现象 , 我们熟知的很多当代文化和当代的一种现象都在上世纪70年代到60年代的交接之处慢慢地萌生 , 并且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特别重要的主流 。 随之分化出两种方向 , 一种延续着现代主义传统 , 围绕建筑的物 , 然后宣扬着新时代的生活方式 , 另一种则转为拥抱建筑之间的环境 , 被称为城市景象 。
当我们思考建筑摄影对日常生活转移的这么一种印记 , 比如人的使用尺度改造的介入 , 它的意义到底是象征建筑空间本身存在或者附属于建筑物的这种证明 , 像是一个证明书或说明书;还是说作为还原使用以及日常的一种证明的物 , 它本身就是一个证明 , 它并不是一个附属于物的证明 。 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
当代就是非中心的、移动的、随机的一种视觉的参与 。 我的一个简单的结论是 , 日常性这种照片 , 体现的日常的空间、日常的行为 , 反而成为了一种我们所谓的当代的、批评的一种方法和路径 。 那么比如说 , AR就是Architecture Review杂志牵头的社会生产 , 在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思辨中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制产或产制这么一种意图 。 在制作技术媒介上有了根本转变 , 有多元的视角、多元的媒介、多元的摄影主体 , 从御用的摄影师到临时工、临时的这种技术摄影师 , 都是一种对于回归日常视角的转变 。 同时 , 这种摄影打破了一种崇高的审美体系 , 这种审美不再重要了 , 更多的是内容的丰富 。 所以它的构图更复杂 , 它的构图被解放了、它的风格被解放了、它的一种知识传播的范式被解放了 。 最后摄影的意义被转换了 , 它更关注人和建筑之间的使用 , 而不是建筑本体作为一种物的崇高塑造 。

影像当代摄影诸向——关于当代摄影趋向的思考与讨论
文章图片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影像当代摄影诸向——关于当代摄影趋向的思考与讨论
文章图片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Hotel

影像当代摄影诸向——关于当代摄影趋向的思考与讨论
文章图片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Adaptive reuse
林路:在今天的四位学者讲座中 , 像孙慨老师的演讲 , 我觉得他非常高度地概括了当下摄影的一种文化现象 , 对于这种文化现象就是当下摄影的三种走向 。 而这个内容也和戴菲老师所说的内容非常接近 , 但是他们两个有不同的定位和论述方式 , 戴老师则提出当代摄影需要有一种非常激烈的当代意识 。 同时对于建筑摄影 , 孙昊德老师提出的关于建筑和人的关系让我大开眼界 。 我也非常感兴趣矫健老师关于摄影教育的话题 , 绘画给摄影提供了一种支撑与可能 , 在这个媒介互相交融的复杂时代对绘画与摄影进行极致的使用 , 非常有趣 。
顾铮: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论坛 , 非常感谢四位讲者精心准备的话题 , 这些内容我觉得可以让大家从自身的实践经验立场出发 , 去慢慢地消化 。 今天矫健老师所说的教学实践与学生作品 , 让我们从一些根本性的、摄影本身的观看实践来说 , 非常具有启示性;在昊德老师的讲座中则给我们打开了一些关于建筑摄影的、更开阔的空间 , 让我们可以重新开始考虑摄影如何呈现建筑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孙慨老师提出的三个现场 , 提到了我们很少注意到的都市报 ,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都市报对纪实摄影和新闻报道摄影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对未来中国的纪实摄影、报道摄影和新闻摄影 , 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戴菲老师围绕着当代摄影的当代性进行了思辨和讨论 , 这种理论的思考与思辨对于我们进行摄影创作而言非常值得学习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