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房子不仅是居家隔离的避难所,也是我们的无意识之所在( 三 )



隔离房子不仅是居家隔离的避难所,也是我们的无意识之所在
文章图片

维米尔 , 《德尔夫特小景》 。
可以重温幼年时不带焦虑地独处的经验
是家与其他我们熟悉场所的区别
这就是家和其他我们所熟悉的场所的区别:对于巴雅泽 , 这就是他家的公寓 , 这个他出生时的房子和大楼的其他部分的区别 。 当一个人来美术馆参观 , 在 17世纪弗拉芒画派大师的展厅里欣赏的时候 , 他感觉他处在一个自己熟悉的地方 , 但这不是说他想象着生活在画中的房间里 , 里面还有一个女人 , 穿着款式早已被遗忘的裙子 , 弹奏着名字都叫不出的乐器 , 而是说 , 面对着这幅描绘家庭场景的画作时 , 他可以重温幼年时不带焦虑地独处的经验 , 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 不过这一假设是很重要的:他不是在自己家里 , 就像让·桑德伊是在英格兰酒店 , 而巴雅泽是在朋友家 。 住在一个备感亲切的地方 , 不一定是指住在自己家里 , 但他先得能够在自己家里独处 , 这样才能在其他的地方再次找到这种亲切感 。
“自我理想的形成[……]来自[……]父母评价之声的影响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其中又掺杂了教育者、学校老师和不计其数的、难以识别的所有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人(同伴、舆论)的影响 。 ”不是所有人都有一个像巴雅泽出生时那样的房子 , 但通常情况下 , 一个小人儿降生的最初一段时间是在一个确定的地点度过的 , 这里是他最先熟悉的地方 , 在这里他与父母或是发挥父母功能的人一起生活 。
在这里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了 , 这正是指引着孩子一言一行的理想自我的来源 。 这声音在房子的四壁之间回荡 , 生活方式、家具摆设、作息时间、门是敞开还是关上、东西是收拾得井井有条还是杂乱无章 , 等等 , 这些都是体现着它的各种各样的标志 。 出生的房子 , 自己的家 , 承载着自我理想 , 而自我理想决定了“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句话的内涵 。
因为 , 不论我们是否承认 , 不论是在意识层面还是无意识层面 , 自我理想这个弗洛伊德认为的超我的部分 , 指引着我们的欲望 。 我欲望着它准许的东西 , 或是它禁止的东西 。 我通过我的行为和实践来表达我的同意或反对 。 而若要使之能被听到 , 我的行为得被如其所是地看清楚 , 得被赋予意义 。
每一间出生时的房子都多多少少地施加着自己的印记 , 施加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 特别是由父母、祖先的声音建构起来的生活方式 。 孩子们往往很晚才发现存在着其他的规则 , 比如别的孩子可以走出他们的房间 , 可以迟到5分钟 , 或者可以把花瓶挪动几厘米还不会被狠狠责备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越来越多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人会减弱父母的批评的影响 , 给超我的命令带来变通……不过这样的事情不是在精神分析家那里发生的 , 因为精神分析家的工作室应该具有足够的亲切感 , 这样才能使得自由联想的规则具体体现这一建议:“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就当这儿是你自己家 。 ”
家也是一个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分享他人理想的地方
家是一个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分享他人理想的地方 。 不过 , 这里的理想不应理解为一个高不可攀的绝对完美的存在 。 这里的关键 , 用弗洛伊德的术语来讲 , 是自我理想 。 这是传承自父母 , 承载于教育 , 由每个人一生中所遇到的那些榜样加以丰富 , 且在他那里得到整合的东西 。 它决定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举止 。 它涉及生活中无数的、往往未被察觉的小动作 。 当有一个人以不同的方式行事时 , 我们会感到惊讶 , 甚至予以谴责 。 几十年前 , 当到中国旅行的欧洲人总是听到人们清嗓子以及把痰吐在地上或是痰盂里的声音时 , 他们感到吃惊 , 还有点恶心 , 但这肯定不会对弗洛伊德造成困扰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