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在选举人才方面,衡量标准是什么?】首先“理”、“法”、“辞”、“气”是衡文的落脚点 , 清朝时期的科举制是沿袭的明朝旧制 , 以八股文为主要的考试文体 , 从最低等级的童生入学考试到科举的殿试 , 不论是县、府、乡试、会试、院试都要通过八股文考试 , 通过八股文考试的学生会步入官场 , 仕途光明 , 国家也是通过八股文取才 。
根据《硃卷》记载:“文以气为主 , 然必理精法老 , 笔健词赡 , 其气乃郁勃而不可御 , 知此卷之擅胜大有在矣” , 而且《硃卷》中还有很多句子都提到了当时有关八股文理、法、辞、气的层面 。而清朝末期的刘熙载在其所撰写的《经义概》中也提到“文不外理、法、辞、气、理取正而精 , 法取密而通 , 辞取雅而切 , 气取清而厚 。”
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来当时八股文写作的要求 , 必须要贴近理、法、辞、气 。在我国传统的文体中 , 八股文是最直接论道的一种 , 即儒家为维持封建统治伦理 , 而八股文的命题特点则是以《四书》为主 , 《五经》为次 , 八股内容也是写出了儒家经典的“义理” 。
贡院
如果说“理法辞”是八股文写作时必须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 那么气是依靠文章字句等安排相继呈现 , 当考官批阅到这么多的层面 , 要靠什么来衡量科举考试文章优劣?
清朝雍正十年命令士官以清真雅正为标准来判文 , 考生所阐发的义理要有发明和新意;文辞要言之有物 , 是不能胡乱编造的 , 还要清真古雅 , 而“故凡用意险仄纤巧而于大义无所开通 , 敷辞割裂鲁莽而于本文不相切 , 比及驱驾气势而无真气者 , 虽旧号名篇 , 概置不录 。”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清朝以古文为时文的观点 , 八股文写作时融入古文的笔法 , 既有古文的气息又有时文的声调 , 而录取的文章也就以此为标准 。而且清真古雅的文章对于理辞气的要求其根本就在于要知道《六经》的义理、而且必须要贴近考试题目 , 以三代两汉之书为取材对象 , 如果要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的话 , 就要饱读周、秦、汉、唐、宋的文章 , 并有正确的见解 ,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清言之有物 , 进而通过科举考试 。
从这里可以见得所谓的清真就是“理之是” , 必须是宋元时期儒家所阐发的义理 , 不可以是别的文章见解 , 否则不“清”也不“真” 。与“清真雅正”背道相驰的就是“法诡于先型” , 题目既不创新 , 文章也不新颖 , 这不符合国家征收人才的标准 , 所以不会选择录用 。其实很显然八股文中所谓的清真典雅 , 就是用简洁、典雅而富有新意的语言正确的表达出自己所领悟到的孔孟之道 , 儒家学术 。
号房
所以 , 考官根据所谓的清真典雅这一标准从“理法辞气”四个方面来评判考生写的文章 , 进而分出高低 , 但毕竟那是古代 , 一份试卷并没有准确的答案 , 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的考试一样避免误差 ,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考生试卷大打折扣 。
针对于这一方面 , 清朝统治者也尽量避免弊端 , 使科举考试的制度公平公正 。在考生们答完卷后 , 由几位考官按照清朝的衡文标准用共同斟酌的方式去评判考生的分数 , 而不是只有一位考官凭自己的好恶去评判 ,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力所能及的避免了误差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龙之家族》第一季大结局解析,雷妮拉最后的样子是什么意思?
-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把圣诞作为中国的节日?
- 怎么夸一个人好会穿?——天选秋冬人!
- 《凤囚凰》大结局,容止眼瞎腿残为爱舍天下,冯亭成了最后的赢家
- 泰顺:推行县四套班子领导“一包六必抓”重点工作推进“一个不能少”
- 一个女人的微信头像,往往反映出真实的感情状态
- 艺术歌曲之王舒伯特的作品lt;摇篮曲gt;最初只为他换到了什么?一顿饭还是一个月的房租?
- 我们爱孩子,孩子更爱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拯救父母的天使
- 好听的陈姓女孩名字大全2023
- 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