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理疗止痛作用经络穴位疗法的防御保健作用

一、中医经络理疗的止痛作用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是气血流通运行的主要通道,我们常说的任督二脉,以及手足12条经脉,皆属于经脉,合称14正经 。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络脉则是沟通经脉、全身上下以及表里的分支联络通道 。经脉是主干,分布有穴位;络脉是分支,没有穴位分布 。
中医认为,穴位是经络之气汇聚输注于体表的部位,又是疾病反映于体表的部位,还是针灸、推拿、气功等疗法的施治部位 。
经络穴位疗法,尤其是针刺疗法,对人体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疼痛是由于经络闭塞、气血阻滞造成的,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
而经络穴位疗法,可以畅通经络气血、打通闭塞经络、消除疼痛 。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结果充分证实,针刺对一般常见病症的疼痛 。
如头痛、牙疼、三叉神经痛、肾绞痛、痛经、胃痛、胆绞痛、心绞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四肢关节疼痛、手术后疼痛等各种疼痛均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
针刺麻醉也是在针刺能够止痛的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报道,针刺命门穴、腰俞穴、带脉穴 。
总之,通过针刺一定的穴位,对人体一定的区域,可产生一定的止痛作用中医经络疗法,这也是经络穴位疗法的重要治疗作用 。
二、经络穴位疗法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祖国医学把阴阳学说作为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它认为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阴阳两个方面 。
它们代表一切事物中所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
白昼又分为上半天是阳中阳、下半天是阳中阴,夜间上半夜是阴中阴、下半夜是阴中阳等 。
而且它也贯穿在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用药等各方面 。如在生理上,以阳代表皮毛、肌肉、筋骨,以阴代表体内脏腑,即外为阳、内为阴 。
而人体内脏腑,其中六腑为阳、五脏为阴 。从器官和它的功能上分,气为阳、血为阴,功能为阳、组织器官为阴 。
这一阴一阳的动态平衡,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运行的健康状态 。祖国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乃是阴阳平衡失调的结果 。
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如果阴阳离决则整个生命也就停止了 。
而经络穴位疗法具有打通经络、畅通气血、平衡阴阳的功效,从而起到祛除疾病的作用 。
表现在对亢进的、兴奋的、痉挛的组织器官具有抑制作用中医经络疗法,而对虚弱的、抑制的、迟缓的组织器官具有兴奋、增强作用 。
如,针刺曲池穴、人迎穴、血压点、涌泉穴等,对原有血压水平较高者有降低作用,对原有血压水平较低者却有升高作用;
针刺内关等穴,可使心动过速者减慢心率,而心动过缓者可加快心率,使他们恢复到正常水平;
针刺中脘穴、合谷穴、曲池穴、胃俞穴、足三里穴等,可使痉挛的胃弛缓,胃不蠕动的发生蠕动,蠕动过强者变慢 。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充分证明了,经络穴位疗法对人体组织器官及各系统的功能活动,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 。
特别是在病理的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加显著,而且这种调节多属于良性的双向调节,使病理改变逐渐趋向正常的生理水平 。
达到阴阳平衡,这就是经络穴位疗法所以能够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因之一 。
三、经络穴位疗法的防御保健作用
经络穴位疗法不但能有效地治疗许多疾病,而且还有预防疾病、保护健康、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作用 。
在我国唐代医书《千金要方》中有这样记载:“凡入吴蜀地官,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矣,则瘴气、毒气不能着人也”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