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五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矗立于宁武县城的鼓楼 张存良摄
在宁武下乡时 , 我对宁武的街道名称产生了极大兴趣 , 那些名称与我们平常见到的名字太不一样了 。从头百户、二百户到九百户 , 从头马营、二马营、三马营到蘑菇营、营防沟、达子营 , 像是一种神秘的排列组合 。经熟悉本地掌故者提醒 , 我猛然醒悟 , 我们现在脚下的这片土地 , 曾经到处都是屯军养马之所 , 也是军事防守之地 。这些名字顽强地保留了下来 , 一定是希望我们记住些什么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如今的二马营村 亢小伟摄
值得一提的是 , 三关中的宁武关有些特别 , 宁武关的关口不在关城 , 而在距关城13公里的恢河峡谷中的阳方口 , 宋代叫杨防口 , 意为杨家将防御的关口 。为了联结阳方口堡和宁武军口托莲台要塞 , 创造性地在恢河上建立了九孔大桥 , 桥下走水、桥上承托着长城建筑 , 河道上又铸了九头镇河铁牛 。阳方口也叫九牛口 , 为古隘口上的一大奇观 , 被称为全国唯一的水旱关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宁武关阳方堡门楼 张存良摄
至此 , 宁武与雁门、偏头三关聚齐 , 形成三足鼎峙之势 , “三关”的统称也呼之欲出 。1468年(明成化四年)朝廷设置三关镇(亦即山西镇、太原镇) , 标志着“三关”正式成为一个名字 。1541年(嘉靖二十年)朝廷升山西副总兵为总兵官 , 统帅三关 。在我看来 , 这事件象征着三关正式“结义” 。长达400余公里的内长城“三关”防线正式形成 , 雁门关位居三关东路 , 偏头关位居三关西路 , 宁武关位居三关中路 。雁门关建关最早 , 通常也把三关称为“雁门三关” 。
明代以来 , 忻州三关屡屡引起世人瞩目 , 是有其深刻原因的 。从拱卫京师的视角看 , 历史上有长城三边之说:宣府、大同两镇防守的外长城是大边 , 中流砥柱是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内三关”;山西镇防守的内长城是二边 , 中流砥柱是忻州三关 。从太原屏障的视角看 , 一般把这一带军事防线分为四道 , 大同沿线是第一道 , 雁偏宁三关是第二道 , 忻口一带是第三道 , 太原三关是最靠近太原城的第四道 。仅就此粗略的观察 , 亦可见忻州三关承上启下的重大战略地位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雁门关白草口长城 杨峻峰摄
穿过漫长的岁月 , 当我走遍三关 , 抚摸那些斑驳的城墙 , 不禁在想:三关到底是怎么建起来的?在那么落后的自然条件下 , 如此雄伟高峻的建筑是如何成型的?从遗迹看 , 大致三关的建筑材料都是石座砖身 , 墙里是夯土 。
心头忽有一问:修城墙怕偷工减料怎么办?据说当年朱元璋在修筑南京长城时每块砖都刻上负责人的名字 , 600年屹立不倒 , 被誉为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 。无独有偶 , 在雁门关边靖楼二楼巨大的露天平台上 , 一眼就能望见地面地砖上书写的“官”字 , 说明是官砖 。我想 , 这个细节一方面彰显该楼的规格和地位 , 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关城修筑者对烧制官砖者质量的提醒吧 。三关的修筑质量 , 由此可见一斑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