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四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忻州古城北城门楼“晋北锁钥”牌匾 冯晓磊摄
其实 , 早在新雁门关诞生前75年 , 也就是1299年(元大德三年) , 偏头关已在黄河岸畔拔地而起 。更早的公元957年(北汉天会元年) , 这里最先筑起了用以据守的军寨 , 称偏头寨 , “因其地东仰西伏 , 如人首之偏隆 , 故名” 。但他作为举足轻重的军事关隘则是后来的事 。
明朝初期 , 王朝势力扩展到了阴山南麓 , 在偏头关的北方修建了早期大边 , 远在今晋蒙边界以北30余公里 , 而大边之外的广阔区域内 , 还有层层保护 , 偏头关一带身处腹地 , 自然没有军事压力 。随着局势变化 , 明军防线逐渐向南退守 , 北方鞑靼铁骑屡屡寇掠偏关 , 进而又从偏关深入山西 , 涂炭全晋 。偏头关被推向历史的风口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偏头关南城门楼 杨峻峰摄
偏头关因为位置最西 , 西隔黄河与鄂尔多斯高原相对 , 北面过了外长城 , 西面过了黄河 , 就直接和蒙古势力碰面 , 距敌最近 , 明代偏头关作为山西的军事指挥中枢长达112年 , 以其特殊的军事地位而被称为“三关首御” 。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巨大的防御压力 , 造就了偏关边墙纵横、军堡棋布、烽燧相望的壮阔景观 , 也使其成为山西唯一既有外长城又有内长城的县 , 内外长城在关东老营堡丫角山处相接 。
现在的关城为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改筑的新城 , 刚好自西向东与雁门关连成一线 。嘉靖年间上升为路城 , 万历年间又大规模建设此城 , 称为“九塞屏藩” 。“雄关鼎宁雁 , 山连紫塞长 。地控黄河北 , 金城巩晋强 。”这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 。如今偏关县城的关城楼、护城楼均为当代重建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偏关护城楼 樊文珍摄
明代除设置偏头关以外 , 在附近崇山峻岭的长城沿线及重要通道上建起了22座堡城 , 这些堡城的边墙现多仅存夯土 。唯地处黄河岸边的桦林堡地段 , 约30公里边墙保存较好 , 全部包砖 , 高耸于河岸 , 甚为壮观 。
宁武关
与雁门、偏头二关在历史上早有伏笔不同 , 三关中姗姗来迟的最后一关宁武关 , 却几乎是一个素人 。宋辽对峙时期 , 两国以宁武分水岭为界 , 以北为辽地 。随着明代版图再次发生变化 , 北方鞑靼铁骑南下 , 经常选择在云中山和芦芽山之间的裂谷地带为突破口 , 就是宁武境内的桑干河支流恢河河谷 。恢河作为季节性河流 , 干涸季节基本无险可守 。显而易见 , 这是长城防线上一个严重的薄弱环节 。宁武关应运而生 。
畅读忻州:“关山”不远

文章插图
▲ 宁武大水口现存明长城 苏栓斌摄
这一雄伟关城 , 也与一个人有关 。1466年(明成化二年) , 山西巡抚都御史李侃等人奏请在宁武建关 , 获得朝廷批复后 , 全新的关城 , 历时18个月建成 。据史书记载: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扩城七里 ,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城墙砌砖 , 周长3567米 。城中鼓楼为宁武关代表性建筑 , 周围烽火台峙立 , 气势雄伟 。如今他依然伫立在宁武县城的街口 , 见证着当世的繁华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