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尊重幼儿的兴趣与爱好

案例分析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这就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作为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 。兴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 。再困难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 。因此能否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幼儿园教育成败的关键作为教师,应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 。那么如何尊重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并以次作为活动设计的切入点呢?下面就例举两个案例 。案例一:区角活动的时候,我发现建构区小凡等几个男孩子搭了许多东西,有楼房、有小花,这时,宝宝带来了几辆玩具汽车,我心想:这下孩子们肯定会玩得很开心,建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的确,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把原先搭的小花、楼房一会移到这一会移到那,汽车开来开去,但并不再搭建其他东西了,我开始建议:“我们给汽车搭个停车场吧,”可孩子们对我的建议并没有多大的反应,还是自得其乐地自己玩着 。
案例尊重幼儿的兴趣与爱好
于是,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和孩子们一起搭建了马路、公园、停车场,在我的带领下孩子们似乎也很开心,我接着引导:“我们再建个交通岗好吗?”“好!”看到孩子们这么积极,我高兴地离开过了一会,我又回到了建构区一看,孩子们不但没建交通岗,还把我和他们一起搭的公园、马路全弄翻了 。可孩子们呢兴趣与爱好,却依旧快乐地玩着汽车 。案例二:一天下午,我带孩子们去户外做游戏 。当我把游戏场地布置好,准备叫孩子们做游戏时,发现有一群孩子围成一团,兴奋地讲什么事 。我不停地喊叫:快过来,过来,游戏要开始了……”可孩子们好像没听见,还在一旁说着 。我想了想,悄悄走过去,一看,他们正围着一只蜗牛说笑着 。于是其他孩子也开始了找蜗牛的行动 。我站在那里,听着小朋友的讨论 。过了一会儿,涵涵发现了我,高兴地说:“老师,你看,这是我发现的蜗牛 。”于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争着告诉我,“我发现蜗牛的头上有两对角”,“蜗牛喜欢趣感染了,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引导孩子观察蜗牛的外形,告诉他们一些有关蜗牛的知识 。接着,我让孩子们观察蜗牛的爬行,并学它的样子走路 。孩子们高兴地看着、学着 。最后我请一名孩子把蜗牛拿到自然角去饲养,告诉孩子们:“我们把蜗牛放在自然角的桌上,等我们做完游戏再来看看,有什么变化” 。
案例尊重幼儿的兴趣与爱好
于是,我又领着孩子们在场地上玩游戏 。我把游戏的内容改为“蜗牛赛跑” 。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回到教室,惊奇地发现蜗牛爬到了另一端 。我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高兴地说:“有一条长长的线” 。“对了,这就是蜗牛的腹脚分泌的粘液 。粘液粘在桌上,就会留下一条白线……” 。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分析:这是两个比较性的案例 。在第一个案例中,老师的引导是失败的,老师并没有真正激发幼儿的活动动机,原因是我作为教师并未真正了解、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兴趣与需要 。在老师的直接参与下,孩子们似乎是按照老师的意愿活动了,但那仅仅是老师的权威而已,当老师一离开,孩子们又回到原有的兴趣上了 。可见,教师要尊重幼儿,尊重他们按意愿去选择喜欢的游戏和其它活动的权利,不要限制幼儿 。尊重孩子的意见、想法、允许孩子不赞同老师的提议,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 。同时,细心观察幼儿的表现,分析研究幼儿,善于从幼儿好奇、求知的小小萌芽中发现具有教育内涵的兴趣与学习需要 。第二个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就比较成功 。当老师发现孩子们并不关注预定的游戏,但对蜗牛却产生了兴趣时,并没有制止,而是静静的观察,适时的参与和引导,还把预定的游戏改成“蜗牛赛跑”顺应了幼儿的兴趣,满足了幼儿的需要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