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披荆斩棘的哥哥》大火背后:经典偶像审美的新回潮( 三 )


在节目的第二期中 , 哥哥们抱着吉他、打着拍子唱歌 , 一首《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被擅长不同乐器和演唱风格的哥哥们演绎出了全新的样貌 , 这种成熟男艺人多层次的的魅力也是年轻偶像身上不多见的 。
诚然 , “披荆斩棘”的哥哥们并非靠造梦来满足粉丝的情感需求 , 而是通过过硬的实力和极具鲜明的个人特色 , 塑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 , 真切实际的感染观众 。 他们不需要刻意的打造人设 , 背上沉重的偶像包袱维系所谓的形象 , 这也使得哥哥们的状态更加真实和自如 。

观众|《披荆斩棘的哥哥》大火背后:经典偶像审美的新回潮
文章图片

正如网友评价的那样:看哥哥们准备舞台的过程 , 就像是一群经验丰富的“打工人”在召开产品发布会 , 他们分享的建议是经过了时间检验的“干货” , 而不是仅凭一腔热血的“努力” 。
03 艺人长线价值胜于快餐文化,《哥哥》引发行业思考
《披荆斩棘的哥哥》为行业带来了三项思考 。 一是作品价值应大于人设价值 , 二是艺人的长线价值应大于流水线价值 , 三是正向的偶像文化需要引领和创造而并非迎合 。 当快餐化的“偶像文化”饱受批评 , 艺人持续创造正向价值的能力 , 更应该被业界重视 。
日前 , 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对饭圈乱象进行了集中整治 , 央视更是提出“流量时代已经翻篇”的观点 。 单纯“造梦”不再具有诱惑性 , 优秀作品将取代人设再次成为娱乐行业的第一生产力已经是共识 。 在娱乐资本论看来 , 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在贡献优质作品的“披荆斩棘”的哥哥们 , 或许已经在寻找行业参考样本上先行了一步 。

观众|《披荆斩棘的哥哥》大火背后:经典偶像审美的新回潮
文章图片

首先 , 哥哥们一公舞台的成功已经说明 , 娱乐市场需要的是实力派艺人和他们创造的作品 。
诸多案例已然证实 , 靠外貌和人设得来的人气只是一时 , 甚至需要承担粉丝群体非理性行为的负面影响 。 而靠作品聚集同好 , 将有利于群体交往方式回归理智 , 减弱“饭圈文化”的负面影响 。 这也是观众对艺人价值的真正需求 。
其次 , 娱乐行业需要聚焦于艺人的长线发展价值 , 而非消费快餐文化 。
近年来 , “流量偶像”更新换代频率越来越快 , 这导致“赚快钱”成为行业通病 。 即使有心有志 , 年轻偶像们也无法拥有足够的时间与资源去沉淀实力 。
而在哥哥们的时代 , 只有深耕出好作品 , 才有尝试更多领域或作品类型的底气 。 比如陈小春从伴舞 , 到歌手 , 再到演员 , 均是一步一个脚印实现的 。 这样的成长路径和逻辑 , 才是好作品诞生的前提之一 。
哥哥们出道10年甚至20年以上依然可以保持长青 , 一是他们的作品足够经典 , 可以让观众反复品味 。 二是实力保证了他们可以始终活跃在大众市场 , 作品能够持续输出 。 这类艺人的价值 , 从长远看 , 是要远胜于一茬一茬的流量偶像的 。
最后 , 哥哥们的出现打破了大众对男子组合的认知 。 他们并没有迎合现有的偶像市场 , 编排齐舞或唱跳舞台 , 而是结合哥哥们的个人特色 , 去创造焕然一新的表演风格和舞台形式 , 引领全新的大众偶像文化 。

观众|《披荆斩棘的哥哥》大火背后:经典偶像审美的新回潮
文章图片

如前文所言 , 哥哥们并没有为了制造冲突感和反差感而可以去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 , 而是竭尽所能的让舞台发光发亮 , 适当的挑战和尝试也是建立在不破坏舞台整体美感的前提下 。 因此 , 观众也并非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追这档节目 , 而是真切的被哥哥们的“滚烫人生”所折服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