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CP:爱情代餐?( 二 )


爱情代餐
嗑CP能够“上头”到替代爱情需要,本质上,也是因为在生物学上,前者起到了“替代性满足”后者的作用,特别在得到想象中的爱情变得越来越难的情况下 。
从迪士尼童话到影视剧,现代社会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一直在兜售一种实际上难以实现的爱情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终极目标是必须要寻寻觅觅最终找到那个独属于自己的白马王子,并且要爱得热烈而纯粹、永不褪色,无论你多大年龄——即使是以成熟女性为主角的《欲望都市》也是如此 。
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 (Jonathan Haidt) 在他的著作《幸福的假设》中将在生物学上已证实为不可能的永恒纯爱,称之为人们“即使嗤之以鼻,也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的“真爱迷思” 。
从生物学角度而言,嗑CP确实提供了相当完美的逃避之道,“替代性满足”了爱情 。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生物产生爱情的系统中,有三个参与者——镜像神经元、催产素和迷走神经张力 。“将爱纯粹视为与一个特别的人分享的浪漫或承诺——就像地球上大多数人所做的那样——肯定会限制你从爱中获得的健康和幸福 。”作为一个非爱情原教旨主义者,她在出版于2013年的《爱情2.0:我们至高无上的情感如何影响我们的感觉、思考、行为和成为的一切》认为,“那些积极共鸣的微小时刻”只要在生理方面唤起了这三个参与者,就近乎于“爱情”,并帮助我们的身体产生健康的作用,她将之称为“爱情2.0” 。
从某些意义上看,嗑CP所带来的无数的“积极共鸣的微小时刻”,虽然对于身体接触才会产生的迷走神经张力无能为力,但可以相当积极地调动镜像神经元和催产素,一定程度上符合她对“爱情2.0”的定义 。
首先从镜像神经元说起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是一种神经元,当动物行动时以及当动物观察到另一个动物执行的相同动作时都会触发 。因此,镜像神经元会帮助观察在大脑中“反映”的另一个人所做的行为,就好像观察者自己在行动一样 。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人类“移情”的产生有所关联 。他们所做的大量实验表明,当人类看到另一个人在经历厌恶、快乐、痛苦这样的情绪时,会像自己正在经历那些情绪一样让大脑的包括前岛叶和下额叶皮层在内的某些区域相当活跃 。神经心理学家大卫·刘易斯(David Lewis)指出,当观众看到屏幕上的一对情侣在热情接吻时,他们脑海中的镜像神经元就会像他们自己接吻时一样,在大脑中激发同样强大而愉悦的情感,带来肾上腺素水平的升高 。
这和嗑CP的原理近乎相同,粉丝们之所以那么期待自己喜欢的CP“发糖”(展示甜蜜互动,编者注),并细细发掘甚至附会双方一切甜蜜的互动细节,是因为她们的“脑海小剧场”在镜像神经元的帮助下,四舍五入,就是亲身经历 。况且和浪漫电影不一样的是,互联网的发展让同担(喜欢同一个偶像的粉丝们,编者注)社群高粘度,而流媒体的高度发达可以帮助你不错过任何“糖点”,即使是“过期糖”也可以随时反复重温,这让嗑CP近乎等于直接摄入高浓度的方便糖包,而非像现实恋爱那样需要在共同经历中慢慢凝结出糖晶 。况且,一场恋爱也有很有可能最后只剩下苦涩 。
其次,嗑CP,特别是阅读叙事高明、能够引起高度共鸣的 CP“爱情故事”,可以相当积极地调动催产素的产生 。或许,这能解释最受欢迎的CP,似乎并不是那些积极“发糖”、一路甜到底的,而是那些被赋予百转千回甚至求而不得人设的虐恋,因为其中的曲折离奇会紧紧地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甚至,为了将自己的CP赋予更多的吸引力,不少粉丝还主动将其剪入歌曲《血腥爱情故事》提供的卑微爱情情景中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