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如何离世的?

李白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总体可以概括为三种死法:其一是醉死,其二是病死,其三是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应该比较可信 。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不能偏信 。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 。
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 。可信可不信 。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 。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
纵观李白的三种死法,笔者比较相信《旧唐书》之说 。理由有三:其一是因为它是后人修的正史,如果说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而且“出师未捷身先死”,它不可能不记载的 。其二是因为李白一生嗜酒如命,放言“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
年老力衰,因饮酒过度而亡,让人可以理解并接受 。其三之所以死于安徽的宣城,而不是当涂,是因为李白一生对宣城情有独钟,他的诗中多次提及 。而他对宣城的偏爱,只是因为他仰慕有加的谢眺曾在此为官 。
杜甫是怎么死的?有种说法是胀饮而死 。
暮年的杜甫,多病缠身,与妻儿蜗居扁舟,漂泊于蜀山湘水之间 。
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4月,杜甫乘船下郴州(今湖南郴县),途中因江水大涨阻断去路,困居耒阳县十多日 。当时的杜甫贫困至极,以致数日无食充饥 。耒阳县令听说后,派人给杜甫送去了白酒和牛肉 。过了几天,县令又派人寻找杜甫,却找不到了 。据传,杜甫因为吃多了牛肉,喝多了白酒,结果胀死了 。
一代诗圣如此死法,无疑让无数爱戴、推崇、仰慕杜甫的后来儒者难以接受 。宋代刘斧说,杜子美自蜀走湘楚,卒于耒阳,时人谓以牛肉白酒胀饮而死,则非也 。僧绍员说得更直率:“贤人失志古来有,牛肉因伤是也无 。”
巩义学者孙宪周认为,杜甫死于风痹,时间在大历五年冬 。
当时杜甫因为走得匆忙,没有来得及回谢耒阳县令,就顺流下衡州去了 。耒阳如今虽有杜甫墓,但历代文人一致认定:空墓,空墓!宋朝徐照在《杜甫坟》中显得颇有些气愤,说人家“耒阳知县非知己”,又道“若更声名可埋没,行人定不吊空坟” 。那知县送酒送肉给杜甫,只有好心绝无歹意,在县北建杜甫墓,也是出于一片敬仰之心 。
但古人有点小家之气,糊涂上来,是非不认,可怜耒阳县令好心未得好报 。
饥饿难耐的老人,即使胀饮而死,又怎么了?这与杜甫之所以为杜甫,难道有任何影响吗?
唐人风俗厚葬,玄宗年间,王公贵族的葬礼铺张奢侈,都到了朝廷看不顺眼,要钦定墓葬规格以遏制厚葬之颓风的地步 。
当时朝廷规定,三品以上官员下葬,随葬器皿不许超过70件,九品者不得超过20件;器皿不得用金银,可用陶瓦 。据说,诏令最终沦为一纸空文,唐代人不认 。杜甫生于厚葬的时代,竟以薄葬入土,可见杜甫死时境况之凄惨 。
李白之死又几个版本《旧唐书》为史家著,对于李白之死,是这样写的:“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新唐书》为文人撰,对于同行多所回避,连醉民略而不谈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