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热引起武侯的探讨( 八 )


邓县不是邓城,两地不能混同
诸葛亮躬耕南阳证据之二十八
据陈芳绩的《历代地理沿革表》记载:“古邓国,汉置县,原南阳郡 。”又载:“邓城始建于晋,属襄郡 。”《汇篡》释例曰:“今湖广襄阳府东北二十里有邓城 。”《春秋地理考实》曰:“邓国,今河南南阳府西南百二十里邓州是也 。”从以上资料看,邓县不是邓城,两地相隔百余里 。
那么,邓县辖不辖邓城?也是辖不辖隆中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邓县从来没有辖过隆中,理由是南阳之邓县,与隆中相隔有山都县和朝阳县,加上相隔 一条江,邓县如何管辖隆中呢?习凿齿由于忽略上述事实,撰写《汉晋春秋》时,误以南阳邓县为襄阳邓城以晋时的行政区划来证汉末人物的活动,是有违史实的 。
《隆中对》篇名不妥,应还《草庐对》的本来面目
诸葛亮躬耕南阳证据之二十九
《三国志》作者陈寿在《诸葛亮集》中,把刘备三顾茅庐时与诸葛亮的对话节录下来中,以《草庐对》而定名、而问世 。清代张澍在编辑《诸葛忠武侯集》时根据东晋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志》记,对此作了详尽的说明 。我们今天看到的《诸葛亮集》将《草庐对》列为卷首第一篇,就是中华书局编辑部于1960年8月出版时,根据清人张澍的《诸葛忠武侯集》并尊依陈寿原著《诸葛亮集》而整理点校的 。然而清代的《古文喈风》却将这段选文命名为《隆中对》,既缺乏可靠的历史依据,又不能反映客观实际 。因此,《隆中对》纯粹为后人强加,后又以讹传讹 。现在,应还《草庐对》的本来面目 。
草庐对
躬耕地、寓居地、纪念地各有不同内涵,不能等同
诸葛亮躬耕南阳证据之三十
诸葛亮在《前出师表》、《黄陵庙记》中均自表“躬耕于南阳”,陈寿著《三国志》采用了诸葛亮之自表,应该说这是最可靠最可信的材料 。如果相信他人之言否定诸葛亮之言,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
在习凿齿的《襄阳记》、鲍坚的《雍州记》、盛弘之的《荆州记》、《元和郡县志》及《荆州图副》等野史中,均言及襄阳隆中有诸葛亮宅,但均未提及诸葛亮在此躬耕的事 。那么,诸葛亮住在襄阳隆中干什么呢?《魏略》云:“诸葛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俱游学 。”《汉氏春秋》云:“汝南孟公威,代温恢为凉州刺史,有治名,与诸葛亮俱游学 。亮后出祁山,使杜子绪宣意公威 。”据上述记载,建安初年,诸葛亮曾在襄阳隆中住过,不是躬耕,而是游学,这也是应该肯定的 。大凡诸葛亮生前活动过的地方,人们为怀念他,都修建了纪念性建筑 。今陕西、甘肃、四川、云南等地纪念诸葛亮的建筑极多 。
认为是市襄阳的证据如下:
诸葛亮隐居的隆中、草堂,在今湖北襄樊市(东汉末年的襄阳)城西20里处 。从历史形势和文献记载看,都是绝无问题的 。
一、《出师表》一文云:“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然而《出师表》一文中说指的南阳为东汉的南阳郡,非今天的南阳市,南阳郡作为帝乡,其面积远比今天的南阳要大,直到襄阳城外,所以尽管隆中就在离襄阳20里的地方,当时仍然属于南阳郡的辖地,所以诸葛亮才自称躬耕于南阳 。
【新三国热引起武侯的探讨】二、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刘表出任荆州刺史,驻兵襄阳 。当时北方因董卓之乱,文人学士南依刘表的"盖有千数"(《后汉书·刘表传》) 。这些人帮助刘表“起立学校”、“撰五经章句” 。他们都住在襄阳,不在南阳 。
二、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往依刘表,大约在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以后,袁术署诸葛玄豫章太守为朱皓所逐是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诸葛亮随诸葛玄往依刘表只能在兴平二年冬以后.即公元196年或以后 。初平元年到四年(公元190-193年),南阳是在袁术占据下的(《后汉书·袁术传》),其后张绣占有南阳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前,张绣和刘表的关系虽然尚称友好,但诸葛亮决不会在兵荒马乱中住在南阳 。建安四年,张绣投降曹操,南阳为曹操所有,诸葛亮更无隐居南阳之理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即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刘备往请诸葛亮出山,在隆中草堂长谈,此隆中只能是在襄阳城西20里之隆中不会是别的地方,更决不会是远在数百里外、已在曹操占据下的南阳 。如诸葛亮是在南阳,刘备决不敢去自找杀头之祸 。曹操也决不会放诸葛亮去帮自己的敌人刘备的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