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旧俗“冬至大如年” 且看老新疆人过冬至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气冬至,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一个 。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十天阳历年(元旦),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的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新疆虽远在祖国边陲,但传统文化的种子伴随着人们的脚步,在这里生根、发芽……
冬至吃疙瘩饭
冬至早晨吃疙瘩饭,是新疆吉木萨尔老三台人的传统习俗 。解放初,我上小学时,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时间抓得紧,在冬天往往是天不亮就得吃早饭,然后背上书包去上学,所以只记得小时候妈妈做的冬至饭,我和上学的弟弟都是在天不亮的时候就吃完了 。
做冬至疙瘩饭的面要和得很硬,早晨要吃得早,所以必须头天晚上把面和好,然后切出几块儿用小擀面杖擀成小圆饼,用菜刀切成条儿,再横着切成一厘米见方的小块因为面很硬,厚了,大了下到锅里不容易煮熟,所以又用大拇指搓成指甲盖大的像杏皮一样的形状,面薄了就容易熟 。
为了好看,还可以拿来新梳子或把旧梳子洗净,在梳子上搓,这时搓出的杏皮面就又带上了好看的细细的花绞 。
头天晚上把吃疙瘩饭复杂的工序完成一半后,第二清晨,父母把事先准备好的肥羊肉切碎,放在清油锅里炒,加上水、汤锅开了后再放入小土豆块儿,青萝卜块儿,豆腐块儿,事先泡好的干绿豆丝,干红辣皮等干菜及各种佐料,再下事先搓好的杏皮面,让这些硬的东西先煮,以后再把剩余的面切成小菱形,小丁丁,鸡舌头等形状下到锅里,最后放入葱蒜等,母亲做的冬至饭味道鲜美,饭做熟后满屋子飘散着香气 。
在吃之前,我家先给住在上房的爷爷端去一大碗,不一会功夫姑姑又给我家端来一碗,吃过冬至饭后,天才发亮,我就和大弟,姑姑牛一同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去上学 。
我们家每逢过冬至节吃疙瘩饭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冬至的早晨我和家人照着母亲的做法,把疙瘩饭做好,先给父、母亲的遗像前献上一小碗,斟上一杯酒,点上一烛香,算作儿子对父母亲的悼念吧——过冬至是不能忘记怀念,祭奠故人的,这也是老三台人的传统 。
三九三喝凉水
冬至交头“九”,九天一个“九” 。平年从十二月二十二日交“九”到三“九”第三天也就是经过二十一天,三“九”是第二年元月九日,所以人们又有三九重九的说法 。三九三是元月十一日,是冬天里最寒冷的天气,新疆人有用三九天比喻天寒地冻天气最冷的意思,还有俗语说:“三九冻掉中指” 。
我小时候,到三九三这天我们家有喝“不落地”凉水的习俗 。
我小时候,家在吉木萨尔牛家东庄子时,吃的是泉水 。自家的泉在出东庄子大门往西走大约一百米处 。先走一段大路,然后向北拐走一条下陡坡的小路,泉在一处洼地内靠土坡的深坑内,土坡上长着一棵大榆树,夏秋季节树木葱茏,繁密的枝叶宠罩在泉的上方,阳光照射不到泉水,使泉水清爽明澈,冬季泉水上面结一层薄冰,每天清晨人提水时必须先把冰砸开一个窟窿,才能提上水 。在三九三的清晨父亲砸开冰,提着水一路小跑,使我们才能喝上“不落地”的凉水 。
水只要从泉中提上来,途中水桶就不能落地,累了也只能两支手交替着提,而水桶是不能着地 。提到家水桶也不能放在地上,还是提着,母亲和我们姊妹几个,便拿来碗舀着喝,这就叫“三九三喝不落地的凉水”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