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旧俗“冬至大如年” 且看老新疆人过冬至( 二 )


那水喝下去,只觉得是一股凉气,能让人浑身透凉,凉得直打哆嗦 。据说三九三喝不落地的凉水能医治或防得胃病,强身健体,冬季不怕冷,不感冒,不咳嗽 。
■古风习俗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 。民间保留有涂画“九九消寒图”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 。有画梅花一枝,素墨勾出九九八十一朵花 。每天用红笔或黑笔涂染一朵花瓣,花瓣尽而九九出,称为九九消寒图 。有的是横十画、坚十画,制成一个九九八十一格的方块图表,称为九九消寒表 。
有画几个中空的格子,选好几个字,每字必须是几划 。每日写一笔,最后成为一句话,如“亭前屋后看劲柏峰骨”等语,称为九九消寒句 。
最雅致的是作九体对联 。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
● 冬至节,民间习惯赠鞋,其源甚古 。《中华古今注》说:“汉有绣鸳鸯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 。”曹植《冬至献袜履表》亦有“亚岁迎样,履长纳庆”的句子 。后来,赠鞋于舅姑的习俗,逐渐变成了舅姑赠鞋帽于甥侄了 。主要体现在孩童身上 。过去主要是手工刺绣 。送给男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虎形、狗形、鞋上刺绣的也是猛兽 。送给女孩子的礼物,帽子多做成凤形,鞋上刺绣多为花鸟 。
●冬至节,晋北地区的男孩子习惯玩打岗游戏 。各持一块手掌大的方形石片,一方立起,另一方按规定的成套动作,依次序掷击瞄打 。打倒对方所立的岗时,继续往下进行 。失败后即与对方交换掷打 。先完成全部程序者为赢 。
●冬至节,旧俗也要由学董牵头,宴请教书先生 。先生要带领学生拜孔子牌位 。然后由学董带领学生拜先生 。
至今民间仍有冬至节请教师吃饭的习俗 。晋西北习惯用炖羊肉招待教师,其情盛浓 。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 。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 。
■起源
源于汉盛于唐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 。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
■传说
祈求太平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
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 。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 。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
驱寒矫耳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 。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 。
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 。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