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送寒衣都烧什么 十月初一送寒衣什么时间烧七七四十九

何东升
再过几天 , 就是十月初一了 。 俗话说“十月一 , 送寒衣” 。 按照传统习俗 , 人们都要去给先祖扫墓祭祀 , 焚烧纸糊的棉衣 。 传统节日的各类祭祀活动是中国人重视亲情、延续血脉、慎终追远、心怀感恩的体现 , 从文化心理的角度说 , 这是一种民族品质 , 无可厚非 。 但我们也看到 , 近年来 , 由于民众焚烧纸钱 , 或者缺乏野外用火方面的安全意识 , 每逢有祭奠内容的传统节日 , 也就成为各地荒火频发密集期 , 这给公共安全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 给环境、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
并不是说祭祀本身有错 , 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很多人祭祀中的焚烧纸钱行为 。 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文明祭奠 , 各相关部门也在宣传、防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但从目前现状看仍然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 究其原因 , 还在于我们的各类宣传仍然停留在口号、法律条文的层面 , 并没有触动人们骨子深处的概念和意识 。 这就导致了对于野外用火、焚烧纸钱“你不让做 , 我偏要做”的抵触心理 , 或者“明着不敢偷着来”的侥幸心理 , 乃至“谁也不能阻挡我给祖先行孝”的对抗心理等等社会群体情绪的产生 。 俗话说“可以天天做贼 , 但不可能天天防贼” 。 在这些顽固心理驱使下 , 导致我们的各类防范工作难度大、收效微 。 这样看来 , 如果思想、心理问题不解决 , 即使让护林人员全天候、全方位监控 , 也难免百密一疏 , 因星火而燎原 。 为此 , 采访人员请教了有关宗教人士 , 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 , 希望从宗教、文化的层面对焚烧纸钱这一习俗予以解释 , 但愿能警醒、触动一些人的思想、灵魂 , 对于本身的行为有所改善;更希望由此抛砖引玉 , 获得有识之士的争议、辩解和责难 。

十月初一送寒衣都烧什么 十月初一送寒衣什么时间烧七七四十九

文章插图

焚烧纸钱这种习俗存在有一定的社会心理基础 。 人们认为 , 人生在世靠金钱作为兑换凭证和流通方式 , 可以换取生存、生活、享乐所需的物资和服务 。 而人死后 , 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 同样有这样的需求 。 因此 , 通过焚烧 , 各类纸钱、金银纸、金元宝、以及面值不等的冥币等等 , 就能转化为鬼神可以使用、在阴间可以流通的财富 。 发心是为了让亲人不在阴间受苦受穷 。 还有人认为 , 阴司有一个类似银行的所在 , 焚烧的纸钱即使自己的亲人不用或者用不完 , 这个机构会帮忙存起来 , 让焚烧者将来死亡后在阴间享用 , 或者转世后在来生也做个有钱人 。 这毕竟是人们的美好愿望 , 姑且不论其有无事实和科学依据 , 但从宗教、文化的角度说 , 这个习俗到底有无渊源呢?
概而言之 , 焚烧纸钱是一种陋习 , 而非传统文化或者宗教精神 。 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没有焚烧纸钱的习俗 , 姑且不论 。 焚烧纸钱的习惯 , 只是存在于信仰佛教、道教、儒教或者“三教合一”的群众中间 。 中国儒家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孝 , 孔子也确实强调祭奠先人乃是做人为政的根本 。 但孔子奠基儒家思想的时代 , 纸还没有发明 。 直到540多年后 , 东汉的蔡伦才发明了造纸术 。 纵使蔡伦时代 , 纸也是只有部分富贵人家才能使用的稀罕物品 , 普通民众决计不可能奢侈到用来焚烧 。 而且《论语·为政》也说:“生 , 事之以礼;死 , 葬之以礼 , 祭之以礼 。 ”从儒家的观点看 , 无论生、死、葬 , 核心是“礼” 。 虽然“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都有不同的涵义和规范 , 但古今中外 , “礼”的中心与共性是“有序、尊重、良俗、和谐” , 而不是一些存在安全隐患、造成社会危害的表面形式 。 再者 , 儒家提倡厚养薄葬 , 认为人们更应该把更多孝心孝行做为在亲人在世之时 , 死后的祭祀行为重点是缅怀和追思 。 所以 , 无论从思想根源或者物质条件 , 焚烧纸钱都不是儒家的习俗 。


以上关于本文的内容,仅作参考!温馨提示:如遇专业性较强的问题(如:疾病、健康、理财等),还请咨询专业人士给予相关指导!

「辽宁龙网」www.liaoninglong.com小编还为您精选了以下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